[实用新型]可变容积式移动通信终端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9669.3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7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栗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栗宏刚 |
主分类号: | H05K5/06 | 分类号: | H05K5/06;H05K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李林 |
地址: | 10004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容积 移动 通信 终端 防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移动通信终端,如手机,为了具有防水功能,采用弹性橡胶材料来密封壳体之间的孔隙,如组装面、二级插孔、充电插孔、USB连接器孔等,即通过封闭壳体内部空腔的空气来实现防水功能。
但是,由于移动通信终端大多需要保留通话功能,听筒和麦克风处为了保持传声效能,需要保留空气,因此,只能选用一种“防水透气膜”材料,它既能阻隔水进入壳体内部,又可以允许空气进出传导声音。
然而,这种“防水透气膜”材料的强度比壳体小很多。当移动通信终端落入较深的水中时,由于壳体内外压差过大,作用在“防水透气膜”上的压力会撕裂“防水透气膜”,外部水跟着进入壳体,导致防水功能失效。
因此,传统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防水功能有限,不能潜入较深的水中,在水中保持防水功能的时长也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容积式移动通信终端防水结构,提高移动通信终端的防水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变容积式移动通信终端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移动通信终端的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弹性构件密闭,所述弹性构件能够在壳体外部压力作用下向壳体内部变形,使壳体内部容积缩小。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
所述壳体具有多个构件,在其中两个以上的构件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开口,每个所述开口均用所述弹性构件密闭。
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构件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开口,每个所述开口均用所述弹性构件密闭。
所述壳体的一个面制成开放状而形成所述开口,在所述开口上密闭连接所述弹性构件,并在具有所述开口的一面上设置盖板,所述盖板与壳体之间留有缝隙。
所述弹性构件是弹性膜。
所述弹性膜是橡胶材质。
所述弹性构件是弹性变形腔体,所述弹性变形腔体一端与所述开口密闭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并密闭。
所述弹性变形腔体的另一端用金属板体密闭。
所述弹性变形腔体是橡胶波纹管。
在所述弹性变形腔体上设有弹性复位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结构,能够在外部液体压力作用下,外壳内部容积自动缩小,从而自动提升外壳内部压强,减小外壳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压差,达到防止外部液体在压差作用下渗入或浸入外壳内部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防水结构的第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防水结构的第二个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防水结构的第三个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防水结构的第四个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壳体1;开口2;弹性膜3;盖板4;弹性变形腔体5;板体6。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防水结构的第一个较佳实施例,其是在移动通信终端的壳体1上设有开口2,所述开口2用弹性膜3密闭。如此一来,当壳体1置于水中后,所述弹性膜3在水压作用下向壳体1内部变形,使壳体1内部容积缩小,导致壳体1内部的空气压强提高,从而降低壳体1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压力差,使壳体1内的防水透气膜不容易被压破。
再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防水结构的第二个较佳实施例,其是在移动通信终端的壳体1上设有两个开口2,每个所述开口2用橡胶弹性膜3密闭。通过形成两个或者更多个的开口2,使所述壳体1的容积变化量更大,可使壳体1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压力差更小。再引申开来,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壳体1若具有两个以上的构件,则既可以在所述两个以上的构件上分别设置所述开口2,也可以在其中一个构件上设置两个以上的开口2。
请接着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防水结构的第三个较佳实施例,移动通信终端的壳体1的一个面制成开放状而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所述开口2,然后在所述开口2上密闭连接所述弹性膜3,接着在具有所述开口2的一面上设置盖板4,所述盖板4与所述壳体1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当壳体1置于水中后,水会进入盖板4与壳体1之间的缝隙,并压迫所述弹性膜3,使壳体1内部的容积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栗宏刚,未经栗宏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96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绳控救生圈
- 下一篇:结构改进的棚板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