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脉缩窄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0470.2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8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唐跃;李凯;崔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 11353 | 代理人: | 曾迪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脉 缩窄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缩窄环,具体地,涉及一种制备各类冠脉慢性闭塞动物模型的动脉缩窄环。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这种动脉缩窄环完全依赖进口,主要由吸水性酪蛋白材料制成,规格固定。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开口小,放置困难,放置时损伤冠脉。主体及箍套较厚,放置后容易冠脉成角,直接闭塞冠脉。箍套为金属环,在冠脉造影中无法显示狭窄情况,且不能行核磁共振检查。再者冠脉完全闭塞时间短,不利于形成冬眠心肌,模型均一性差。而且长期以来依赖进口,交流时间长,价格昂贵,给国内研究者造成很大不便,常因实际使用后未能达到预先实验设计要求,而给国家和个人造成很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脉缩窄环,其能够易于安放,且安放后对冠脉影响小,且便于术后随访和观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动脉缩窄环,包括主体、箍套,箍套配合安装在主体的外周,所述主体和箍套均为C形;箍套外壁设有凹槽;
所述主体的外径:内径:轴向高度的比值为(1.2~2.5):(1~1.5):(1~1.5)。
所述主体的外径:内径:轴向高度的比值为1.5:1:1。
所述箍套的外径:内径:轴向高度的比值为(1.2~2.5):(1~1.5):(1~1.5)。
所述主体的开口宽度:内径的比值为1:(1.5~3)。
所述主体的开口宽度和箍套的开口宽度相等。
所述凹槽的宽度与箍套轴向高度的比值为1:(2.5~5)。
所述凹槽的深度与箍套内外径差值的比值为1:(2~10)。
所述凹槽横截面的形状为弧形,矩形,梯形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所述主体及箍套的内外径差较小,使缩窄环放置于冠脉后不会造成明显的冠脉成角;所述主体和箍套的C形开口较宽,不会在放置时对冠脉造成挤压损伤;所述主体的内腔较大,不会术后当时对冠脉造成挤压。箍套可透X射线,对磁共振检查无影响,方便术后对动物行冠脉造影及核磁共振随访观察;箍套外凹槽方便缝线捆扎固定,防止缩窄环放置后从冠脉滑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动脉缩窄环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动脉缩窄环所述主体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动脉缩窄环所述主体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动脉缩窄环所述箍套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动脉缩窄环所述箍套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或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动脉缩窄环,包括主体、箍套,箍套配合安装在主体的外周,所述主体和箍套均为C形;箍套外壁设有凹槽;所述主体的外径:内径:轴向高度的比值为(1.2~2.5):(1~1.5):(1~1.5);所述箍套(2)的外径:内径:轴向高度的比值为(1.5~3):(1~1.5):(1~1.5);所述凹槽的宽度与箍套轴向高度的比值为1:(2.5~5);所述凹槽的深度与箍套内外径差值的比值为1:(2~10)。
所述主体为橡胶-吸水树脂复合材料制成。
所述箍套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聚甲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醚中的一种制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动脉缩窄环立体图,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动脉缩窄环,包括主体1、箍套2,箍套2配合安装在主体1的外周,所述主体1和箍套2均为C形;并且主体1的C形开口3和箍套2的C形开口4的宽度相等。
所述主体1为氯丁橡胶(CR)-生物医用高级吸水树脂复合材料制成。
所述箍套2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制成。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动脉缩窄环所述主体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动脉缩窄环所述主体侧视图,如图2、3中所示,所述主体1外径为6mm,轴向高度是4mm,内径为4mm,所述主体1的C形开口3的宽度为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04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备碳酸二甲酯的生物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脱硫增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