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压井更换高压天然气井口闸阀的液控空心活塞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0713.2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5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龚伟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东新石油设备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26 | 分类号: | E21B33/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压井 更换 高压 天然气 井口 闸阀 空心 活塞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压井更换高压天然气井口闸阀的液控空心活塞杆。
背景技术
不压井更换高压天然气井口闸阀的好处是:第一,不会污染和堵塞天然气产层而影响产量;第二,不压井降低了作业成本;第三,大大减少油、气外漏量,保护了环境。
各大产油国都重视这一技术,美国、俄罗斯都能进行不压井作业,但各有特点。我国很早就开展了这一技术的开发,其解决途径与美国和俄罗斯都不相同,其特点见中国专利ZL200420092307.0《不压井更换高压天然气采气井口闸阀装置》,根据这一专利已在国内实施了200多口高压天然气井的不压井更换井口闸阀的作业,也在国外进行过相同的施工作业,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是,上述专利以及实际操作中,发现空心活塞杆存在下列问题,一是座封和解封堵塞器时,要进行高空作业,十分危险;二是更换闸阀时,要卸开堵塞器,因此要转动上活塞杆,这时扭矩大,特别防止已座封的堵塞器有任何转动,操作很不安全;三是堵塞器的平衡锥状阀的密封件容易损坏,造成作业返工,延误时间。
目前尚未见到解决避免高空作业,减少操作力矩,提高密封性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控制的、具有高度可靠性、方便在高压下拆卸堵塞器的空心活塞杆,以解决高空作业、拆卸不便、密封件易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对中国专利ZL200420092307.0的完善和补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设计一种更换高压天然气井口闸阀的液控空心活塞杆,它由堵塞器、旋转接头及液控液缸组成,所述堵塞器外壳(1)的下部装有密封管(2),其上有自封式密封胶筒(3),密封胶筒下部与一圆锥体(4)相配,圆锥体内表面与密封管滑动配合,圆锥体安装在中心管(5)上,中心管上部与阀座(6)连接,阀座中部有一通气小孔,中心管的内部安装有密封钢球(7)、压紧弹簧(8)、钢球挺杆(9),钢球挺杆(9)上、下都加工有通气槽,在工作状态下,压紧弹簧(8)通过钢球挺杆(9)将密封钢球(7)压紧在阀座(6)上,密封缸体上部安装有解封顶杆(10),解封顶杆下部加工一小圆柱与阀座(6)内壁之间形成通气间隙,并与阀座中部小孔相通,解封顶杆上部装有密封件与阀座内孔成滑动配合,堵塞器外壳上有卡槽,堵塞器外壳上部通过梯形螺纹与旋转接头中的下接头(11)连接,堵塞器外壳内孔上加工有环形槽,环形槽内部与阀座中部小孔相通,环形槽外部有一小孔钻通堵塞器外壳,所述旋转接头中的下接头与中间滑动体(12)相连接,中间滑动体上安装有双半环控制套(13),与中间滑动体成滑动配合,与旋转接头外壳(14)进行螺纹连接,并将双半环(15)安装在中间滑动体(12)与外壳之间, 能作周向转动,旋转接头外壳(14)与空心活塞杆(16)下部相连接,所述液控液缸中座封液缸外壳(17)与空心活塞杆上部的螺纹连接,座封液缸内安装有座封活塞(18),座封活塞(18)的下部是一长杆件,座在阀座(6)上,座封活塞上部的杆件与中间接头(19)成滑动配合,并有密封件密封,座封活塞与液缸外壳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20),中间接头上部安装有解封液缸(21),解封液缸内安装有解封活塞(22),解封活塞下部是一杆件,从座封活塞(18)的空腔内通至解封顶杆10的上部,并预留解封间隙30~40mm,解封活塞的上部杆件穿过解封液缸(21)的顶部,并有密封件密封成滑动配合,解封活塞与解封液缸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2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堵塞器内采用钢球与阀座硬密封,解决了其他密封件易损坏的问题,当堵塞器已座封在井下油管内时,可借助旋转接头的旋转而卸去活塞杆,操作方便又安全,通过给座封液缸和解封液缸的远程液控,避免了高空作业,因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将缩短带压更换油气井口闸阀的高压作业时间,大大提高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全国各高压油气田进一步大面积采用带压更换井口闸阀的经济效益、防止产层污染、保护环境意义重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东新石油设备厂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东新石油设备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07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