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自动摄录电话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0735.9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4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郑敏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敏芝 |
主分类号: | G08B13/02 | 分类号: | G08B13/02;G08B13/08;H04M11/04;E05B45/06;E05B1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7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自动 摄录 电话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属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防盗安全门是每个家庭最基本的保安器材,但它也是最原始的保安器材,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很多与防盗安全门配合的产品,录像监测器与报警器都是其中最热门的配套产品,录像监测器可以随时监测到该区域的各种人与发生的事,对了解当时发生的事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报警器的种类很多,但大多数产品都存在着以下不足:只有在作案时在才产生现场报警,而不可能在有可能作案的刚开始就发出警告,如果在作案的刚开始,就提出警告,有很大的提前量,使作案者明白屋内早有准备,因而会趁早收手,从而成为一种“主动的保护”,这种保护,但是要解决“主动”保护,又产生了新的难题:用什么方法达到报警器具有提前量?而有了提前量,又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提高报警的力度?怎样主动有效地及时通知在外人员,长期以来,这样的难题始终不能妥善解决。
远距离控制最好就是无线电遥控,但无线电遥控技术却时常受到天气与周围环境的影响,因而要用什么样的发射与接收才能使信号准确,这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录像监测器产生的记录功能是监测器应有的重要功能,没有记录就不能事后“回访”就不能了解案前发生的情况。在重要公众场地,一般是采用全天监测与记录,但对于家庭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则可能全天基本上都是无用的记录,费事,费资源。对一些非公众场所,如家庭,一般产品采用的发生了事件才开始产生摄像记录,这样的功能虽然很重要,但又无法了解案前的情况,也成为了一种很大不足。因为有了案前记录后一是可以提前作好保安措施,争取主动性,甚至能克服以后发生事件。二是有了案前记录,对发生的事件了解更全面。所以具有案前摄像记录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现在的防盗类产品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新的措施,设计一种新型的防盗类产品,摄像记录能自动过滤不重要的部分,在有情况发生时,或情况发生之初,就能及时摄像记录,电话报警器能及时通知在外人员,进一步提升了防盗产品的性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家用自动摄录电话报警器由锁孔保护片,电桥控制式摄录电路,报警启动单元,功放效果单元,信息处理装置共同组成。
其中:信息处理装置由电话报警器、接收程控电路与无线电接收器组成。
从一部电话机拨号按键印刷板中的按键铜箔矩阵输出端引出线与电话拨号集成电路中的按键管脚端连接;从电话按键盘中的免提按键所对应的两条铜箔引出线,与接收程控电路的一位输出相连接;用电话拨号集成电路中的贮存管脚端分别与接收程控电路的多位输出端相连;用电话拨号集成电路中的信号输出端管脚连接了电话线,接收程控的输入与无线电接收器相连,接收外接天线焊接在无线电接收器中的无线电接收通道模块输入端。
报警启动单元由锁孔开关与无线电遥控发射电路共同组成:
锁孔开关是安装在锁孔上方,锁孔保护片下方,锁孔保护片固定在门上后压迫住锁孔开关的按钮, 锁孔开关触点用导线引出,连接无线电遥控发射的启动上。
无线电遥控发射电路由发射电路与铜箔天线构成。
铜箔天线其形状是英文小写字母n状,左右两条垂直平行状的铜箔一边为铜箔天线输入端,另一边为铜箔天线输出端,铜箔天线输入端即电源输入端。
发射电路是:铜箔天线输入端连接了三路:第一路是连接了一个电阻的一边端头,电阻另一端头连接了高频发射管的基极。
第二路是连接了一只电容,电容的另一边连接高频发射管的发射极。
第三路是连接了另一只电容,此电容的另一边连接了高频发射管的集电极,也是铜箔天线的输出端。
电源输入端还接了一个晶振的一个端头,晶振另两个端头中的一个端头接了发射管的基极,另一个端头接了高频发射管的发射极。
编码集成电路的输出连接了一个调制电阻的一边对,调制电阻另一头连接调制管的基极,调制管的发射极接地线,调制管集电极与高频发射管发射极相连接。
编码集成电路的火线端接在铜箔天线的输入端上。
功放效果单元由摄像记录仪与现场报警组成。
摄像记录仪由带显示的RS触发器,时间控制器,摄像手动启动开关共同组成。
现场报警是由发音片,运算放大器及外围件,扬声器共同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敏芝,未经郑敏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07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