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坠沙井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1575.X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1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何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文超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2D29/14;E01F9/01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新中 |
地址: | 52841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坠沙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沙井,尤其是指在失去井盖后能够警示行人以免坠入沙井中的防坠沙井。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在城市的道路旁边或者行人道上通常会设一些沙井,这些沙井的作用就是在遇到下雨天气时,能够使雨水流入到沙井中,再通过与沙井连通的地下管道将雨水排出去,这样就不会在道路上造成积水给行人、车辆造成不便。通常情况下,为了行人的安全,会在沙井顶端盖上井盖,在井盖上开有若干个小孔,雨水就从小孔流入到沙井中,有时遇到暴雨天气时,仅靠沙井盖上的几个孔已经无法及时排水时,人们会将井盖打开,从而达到快速排水的目的,但遇到强降水天气时,即使打开井盖后也无法将雨水及时排出去,这样雨水就会注满沙井后溢出沙井,由于受垃圾、光线、水流速度的影响,沙井的位置就无法看见,从而导致行人坠入沙井中,造成生命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够在井盖打开后确保人身安全的防坠沙井。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防坠沙井,包括井座、具有警示作用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警示体和拉绳,所述拉绳一端与井座连接,另一端与警示体连接;所述的警示体常态下悬挂在井座内。
在对上述防坠沙井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拉绳至少有三条。
在对上述防坠沙井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井座下方设有上层防坠网,所述的上层防坠网分别与拉绳、井座和警示体连接。
在对上述防坠沙井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上层防坠网下方还设有下层防坠网,所述的下层防坠网周边与井座连接。
在对上述防坠沙井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警示体底部设有铁圈。
在对上述防坠沙井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铁圈和警示体之间设有弹簧。
在对上述防坠沙井的技术方案中,在铁圈和警示体之间的弹簧内设有能防止弹簧被拉断的连接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通过用拉绳将警示体连接在井座内,这样在雨水注满沙井溢出沙井后,警示体受到浮力作用就会外露在沙井的上方,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从而做到当人们打开沙井盖来快速排水或沙井盖被水冲走时,利用浮在沙井座上方的警示体来及时提醒行人远离沙井,来大大降低因强降雨导致水浸街时发生坠入沙井的危险,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在大雨天没有沙井盖的情况下时仍能提高行人在水中行走的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无积水);
图2 是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有积水、警示体浮上来处于工作状态时);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图(无警示体时);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视图(无积水);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三的剖视图(有积水、警示体浮上来处于工作状态时);
图8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三下层防坠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井座;2、警示体;3、拉绳;4、上层防坠网;5、下层防坠网;6、铁圈
一种防坠沙井,如图1、2、3所示,包括井座1、具有警示作用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警示体2和拉绳3,所述拉绳3一端与井座1连接,另一端与警示体2连接,通常情况下,拉绳3与井座1的底端连接,这样可以防止拉绳3与井盖发生摩擦而将拉绳3磨断;所述的警示体2常态下悬挂在井座1内;当井盖上的小孔无法及时排水时,人们通常会将井盖打开,这样就可以加快排水的速度,这时雨水从井口流入到井中,在雨水流入沙井时,警示体2受到浮力的作用会随着水位的上升而上升,当水位超过沙井(即雨水注满沙井溢出)时,警示体2就会露出到沙井外面,而且因为警示体2被拉绳3拉住,警示体2就只能漂浮在井座1的上方,不会被雨水冲走,这样就能够起到警示行人的作用,行人看到警示体2的警示后就会绕开它,从而防止行人坠入沙井中,这样即使将沙井盖打开来快速排水时,也能够及时提醒行人远离沙井,从而大大降低因强降雨导致水浸街时发生坠入沙井的危险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文超,未经何文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15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万能防堵防臭内芯
- 下一篇:中空灌浆锚杆支护组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