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尖头腋臭抽刮针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20432489.0 申请日: 2013-07-20
公开(公告)号: CN203408084U 公开(公告)日: 2014-01-29
发明(设计)人: 谈伟强;陈敏媛;丁仕力;张利云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A61B17/22 分类号: A61B17/22;A61M1/00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张法高;赵杭丽
地址: 310027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尖头 腋臭 抽刮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涉及一种尖头腋臭抽刮针,是一种用于肿胀麻醉下微切口负压抽刮法治疗腋臭的尖头腋臭抽刮针。 

背景技术

腋臭(axillary osmidrosis),俗称狐臭、臭汗症,临床表现为双侧腋下排出的汗液有刺鼻难闻异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社交,造成心理负担,多见于青年人,常有家族史。目前的各种治疗方法主要目的在于彻底破坏和清除位于皮肤深层的大汗腺组织,近些年发展的搔刮、抽吸等方法创伤小,易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往往清除率不高,同时进行汗腺的抽吸加搔刮治疗腋臭的方法不但创伤小,且清除率高。我们改进了肿胀麻醉下负压抽刮法治疗腋臭的手术技术,采用“压迫”(压迫腋毛区皮肤接触抽刮针的正面)和“捏持”(捏持皮肤覆盖于抽刮针的正面和两个侧面)两种抽刮方法(杜飞亚, 虞渝生,黄新建,杨虎,谈伟强. 肿胀麻醉下微切负压抽刮法治疗腋臭110例.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6,44(6):447-8),更有效地去除皮下的汗腺、皮脂腺、毛囊等,从而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效果。 

具体手术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上举,用标记笔沿腋毛分布边缘标记手术区域,区域顶端及下方旁开术区约0.5cm标记两个抽刮进针点。用一次性刮毛器刮除双侧腋毛,常规消毒铺无菌巾。配制肿胀麻醉液(500ml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20ml+0.1%肾上腺素0.5ml+5%碳酸氢钠15m1)2瓶,分两层注入肿胀液,先均匀注入皮下脂肪层,后均匀注入真皮下层,视手术区域大小决定注入量,一般每侧用量400-500ml。置入尖头抽刮针,连接负压装置,开启负压至0.1MPa,抽刮针针尖斜面及同侧侧孔朝上,反向侧孔朝下,在标记的术区内行拉锯式抽刮,用手压迫针头(压迫抽刮),可感觉随着抽刮的进行,皮下脂肪及汗腺组织被抽出,皮瓣逐渐变薄,抽刮针朝上的侧孔形成的负压凹陷清晰可见,并通过侧孔和斜面刮除真皮下难以抽吸除去的大汗腺,经抽刮的条状区域较周围未手术区域有明显凹陷,放射状抽刮整个术区完成第一遍抽刮。第二遍更改抽刮针置入点至术区顶端的标记点,同法放射状交叉抽刮整个术区。第三、四遍分别由上述两个进针点进针,放射状捏持整个术区皮肤(捏持抽刮),不断改变侧孔方向,多个方向抽刮捏持部位。第五遍检查术区进行拾遗补漏,在局部较厚区域补充抽刮。抽刮结束后皮肤均匀变薄,表面轻度变红或青紫。 

然后,上述抽刮针的吸管头部起负压抽吸和搔刮作用的侧孔部分较长,而腋毛区域(术区)一般范围较小,侧孔容易脱出手术区域而使抽刮系统的密闭性破坏,从而降低负压绝对值,导致抽刮效果下降。同时,捏持抽刮时,由于普通抽刮针的侧孔多位于腹面和背面两个方向,需要不断改变侧孔方向,从多个方向抽刮捏持部位,故抽刮遍数较多,操作时间较长,且易遗漏;另外过多抽刮也会导致皮肤损伤加重,皮肤坏死的可能性和程度会增加。 

针对上述问题,理想的抽刮针应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抽刮部分很短。2)抽刮孔在横截面上能覆盖捏持皮肤的全部,即抽刮针的正面和两个侧面均有抽刮孔,一次抽刮操作即能覆盖整个捏持部位。目前商品化和专利(如CN 202096252 U等)所揭示的抽刮针都不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另外,抽刮针的直径和长度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直径过大则伤口大且难以精细操作,直径过小则抽刮效率下降,长度过长或过短也均不利于手术操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尖头腋臭抽刮针,具有3孔或4孔,能一次抽刮覆盖整个捏持部位,且抽刮孔排列合理、抽刮部分很短的抽刮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的一种三孔尖头腋臭抽刮针,由吸管主体、连接头和手柄构成,吸管主体为圆柱形的空心管,连接头位于吸管主体尾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手柄,吸管主体的直径为3mm,长17cm,连接头长2cm;吸管主体前端为尖头,呈开放状态的锐利斜面,与斜面同向(正面)有一正侧孔,位于斜面两侧(与正侧孔呈90度)各开有左侧孔和右侧孔,各侧孔形状相同,均呈圆角的矩形,矩形长6.5mm,宽2mm, 3个侧孔靠近吸管主体尖头,正侧孔距离尖头斜面1.5 mm,左侧孔和右侧孔与正侧孔的纵向距离是1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24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