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网型光伏电站蓄电池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2790.1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6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于杰;郭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州卓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G08C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750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网型光伏 电站 蓄电池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网型光伏电站蓄电池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通信、金融、交通等行业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也就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在电力变电站、电信机房、移动基站还是UPS系统中,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在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平时蓄电池处于浮充电备用状态,由交流市电经整流设备变换成直流向负荷供电,而在交流电失电或其它事故状态下,蓄电池是负荷的唯一能源供给者,一旦出现问题,供电系统将面临瘫痪,造成设备停运及其它重大运行事故。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为测量电池的端电压、内阻和核对性放电容量测试。而蓄电池的端电压与容量无对应关系。平时处于浮充状态下的端电压是难以真实反映蓄电池性能的,即使性能很差的蓄电池在浮充状态下也可能测得合格的电压。而一旦停电,需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就可能无法保证事故状态下放电要求,从而扩大事故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网型光伏电站蓄电池监测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离网型光伏电站蓄电池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主机、采集模块、放电模块、通讯模块和I/O控制显示模块,监控主机分别与采集模块、放电模块、通讯模块和I/O控制显示模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通讯模块设有局域网端口、RS232端口、RS485端口、MODEM端口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监控蓄电池的电池组容量、放电过程各项参数,同时可以对电压超限、温度超限、电压均差值超限等进行故障报警,并且具有多个可扩展的I/O端口,方便连接关联设备,同时设有多种通讯端口,方便不同系统的通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主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离网型光伏电站蓄电池监测系统,包括监控主机、采集模块、放电模块、通讯模块和I/O控制显示模块,监控主机分别与采集模块、放电模块、通讯模块和I/O控制显示模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通讯模块设有局域网端口、RS232端口、RS485端口、MODEM端口的一种或几种。
如图2所示,主电路分三部分:采集模块,放电模块和监控模块。采集模块的功能是将单节电池电压、电池组充放电电流、温度等任何变化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来。当电池电压信号传送到采集模块后,高速电子开关将对每节电池电压进行读取,并送到一16 位高速A/D 转换芯片,将电压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供CPU 采集。CPU 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经RS485 总线送至监控主机或其它监控设备,供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放电模块采用了大功率的电子负载技术,能瞬间承受高达150A(或200A)的冲击电流,以实现对电池负荷能力的检测。放电模块也可作为长时间放电负载,实现对电池容量的核对性测试及电池的活化维护。本系统采用了高性能DSP及大容量4M FLASH,不但保证了对大量数据进行高速分析和处理,而且实现了对数据的掉电保存。当采集模块将电池电压数字信号传送到监控主机后,该信号被送入CPU 进行分析处理,判读结果并显示。在运行监测状态下,系统计算机将运行监测程序,对每节电池电压、电池组充电电流、温度进行采集和判断,对超出设定的电压阀值的电池予以报警和显示。在放电状态下,系统计算机将运行放电监测程序,检测每节电池的放电特性,通过与设定模式的比较,对电池的好坏进行判读,将结果输出显示,并对失效电池予以提示报警,自动终止放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州卓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孟州卓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27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