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3964.6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0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言平;葛雄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3 | 分类号: | 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的车身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的车身配置越来越多,对车身控制系统智能化和人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控制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智能化的车身控制需求。目前,以微控制器为核心技术的车身控制模块(BCM)在汽车上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车身控制模块是以微控制器为核心,控制汽车的灯光、门窗、雨刮等部件工作的一种电子控制器,其具备CAN总线接口,一般多个车身控制模块通过CAN总线传输控制信息。
车身控制系统通过车身控制模块和电器盒匹配工作,电器盒设有熔断器和继电器,功能是保护导线和实现小电流控制大电流。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由于汽车控制系统复杂,各控制器之间具有大量的数据传输。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及优化整车线束,CAN总线普遍应用在汽车上。
但是,将多个车身控制模块通过CAN总线与电器和连接,使得车身控制模块与电器盒之间需要大量的导线来连接,线束量庞大,线束布置复杂,增加了整车的重量,占用车内空间大,增加了成本,安装和维护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控制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多个车身控制模块通过CAN总线与电器盒连接,造成线束量庞大,线束布置复,整车重量大,占用车内空间大,成本高,安装和维护不方便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控制系统,包括车身控制模块和智能电器盒,所述车身控制模块上设有多个与车身上各部件连接的微控制器,所述智能电器盒设有多个与车身上各部件连接的熔断器、继电器及电路检测元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可插接在智能电器盒上以传输控制信息。
优选地,所述车身控制模块和智能电器盒均设有对应的插接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和智能电器盒通过所述插接件的配合来传输控制信息。
优选地,所述智能电器盒设有用于插接车身控制模块的插槽,所述车身控制模块通过插入所述插槽与智能电器盒插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智能电器盒的插槽的一端设有定位卡槽,所述车身控制模块设有与定位卡槽对应的定位柱,所述车身控制模块通过定位柱卡接在定位卡槽中并可绕定位柱旋转。
优选地,所述智能电器盒和车身控制模块均设有对应的定位孔,所述车身控制模块和智能电器盒通过所述定位孔及螺栓的配合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智能电器盒和车身控制模块均设有用于连接车身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螺纹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车身控制模块和智能电器盒均设有用于连接CAN总线的插接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控制系统包括车身控制模块和智能电器盒,车身控制模块上设有多个与车身上各部件连接的微控制器,智能电器盒设有多个与车身上各部件连接的熔断器、继电器及电路检测元件,车身控制模块可插接在智能电器盒上传输控制信息,这种结构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各车身控制模块之间的导线以及各车身控制模块与电器盒之间连接,减少了整车的重量,方便整车布置,减少了导线对信号传输的干扰,减少了成本,安装和维护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控制系统的车身控制模块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控制系统的智能电器盒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中,100:车身控制模块;101:定位柱;102:定位孔;103:安装座;200:智能电器盒;201:插槽;202:定位卡槽;203:定位孔;204: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身控制系统包括车身控制模块100和智能电器盒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39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均布槽和挡料板为一体的均体积快速布料系统
- 下一篇:一种平压平模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