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规模化培养微藻的光生物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4342.5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3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英;荣峻峰;宗保宁;黄绪耕;周旭华;程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规模化 培养 生物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生物反应器,具体地,涉及一种规模化培养微藻的光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微藻被认为是生物能源的重要原料之一,是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长期策略,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微藻的规模化培养是制约微藻生物能源产业链发展的瓶颈,如何实现微藻规模化、高产量的培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微藻光生物反应器是微藻培养的平台,影响微藻的生长状态和产量,在微藻生物能源产业化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研发适合微藻规模化培养的光生物反应器是推动微藻生物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
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可以分为开放式光生物反应器和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
开放式光生物反应器,以跑道池为代表,优点为建设成本低、能耗低、易维护;缺点主要为微藻浓度比较低、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大、占地面积大、水分蒸发量大。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在实际应用中藻液厚度一般为15-30cm,常以叶轮转动的方式推动藻液在池内循环、混合,防止藻细胞沉淀吸附并增加微藻与光的接触概率。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跑道池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在接种初期,微藻浓度比较低,光可以到达较深的位置,微藻能获得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随着微藻的生长,浓度越来越大,光衰减严重,虽然通过搅拌可以使下层的藻细胞运动到上层,但远不能满足微藻对光的需要,单位体积内很难得到较高的生物量。
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例如管式、板式、柱式等,优点是可提高微藻培养的浓度、简化了后期加工、微藻各种生长因子可以控制、不易受污染、产品质量好;不足是培养器本身成本高、培养过程中能耗高。部分研究者认为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是微藻规模化培养的发展方向,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研发出了多种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推动了微藻生物能源的发展。管式、柱式和板式光生物反应器是典型的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在此基础上还研发了很多新型光生物反应器,在一定程度克服了开放式光生物反应器的不足,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源都可以得到比较高的产量。然而,仍需要研究更经济、更合理的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提高微藻规模化培养过程中微藻的光合效率和光能利用率。
因此,无论对于开放式光生物反应器还是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目前仍需以低成本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微藻规模化培养过程中微藻的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以低成本的方式提高开放式和封闭式的光生物反应器规模化培养微藻的产量,提供了一种规模化培养微藻的光生物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规模化培养微藻的光生物反应器,该反应器包括允许含有微藻的液体流动的流道和扰流件,其中,所述扰流件具有基面、第一扰流面和第二扰流面,所述基面贴合于所述流道的内表面设置,所述第一扰流面和第二扰流面相对于所述基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扰流面和第二扰流面与所述流道的延伸方向交叉。
优选地,所述扰流件通过扰流截面沿第一方向延伸而形成,所述扰流截面包括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所述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扰流面、所述第二扰流面和所述基面。
优选地,所述两个扰流面朝向所述基面倾斜。
优选地,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为直边;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边相对于所述扰流件的高度方向倾斜的角度为第一角度,所述第二边相对于所述扰流件的高度方向倾斜的角度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角度,所述第一扰流面比所述第二扰流面更靠近所述流道的入口;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角度为30-60度,所述第二角度为10-45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为凹曲边;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边具有第一曲率半径,所述第二边具有第二曲率半径,所述第一曲率半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曲率半径,所述第一扰流面比所述第二扰流面更靠近所述流道的入口;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曲率半径为扰流件的高度的2-10倍,所述第二曲率半径为扰流件的高度的1-5倍。
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流道的延伸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扰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与所述流道的内表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的比值为1:1-10。
优选地,所述扰流件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扰流件之间的沿所述流道的长度方向的间距与所述流道的长度的比值为≤0.5。
优选地,所述扰流件的高度与所述流道的高度的比值为1:2-20。
优选地,所述基面贴合于所述流道的不受光面设置。
优选地,所述流道的高度为1-30cm。
优选地,所述流道的倾斜角为0-3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43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熔炼冶金炉熔炼区与放渣区的隔墙
- 下一篇:一种低能耗空分氮气供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