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相加热反应的余热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7217.X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2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解凤祥;张其忠;杨国俊;郝宗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4 | 分类号: | F28D7/14;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倪波 |
地址: | 233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加 反应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气相加热反应完成后需要冷却处理的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物料的反应通常为加热反应,往往需要在反应之前进行预热,然后在反应器中进行加热反应,反应完成后物料需要通过冷凝管道进行降温,降温过程实际上是热量向外释放的过程,现有的冷凝降温工段是没有安装任何余热利用设置的,反应完成后高温物料的热量通过冷凝管道白白释放浪费,由于物料在反应前需要进行预热,造成反应前后阶段的加热和放热,如果能够利用反应完成物料释放的热量直接对反应前物料进行预加热,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物料冷凝管道存在热量浪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反应完成物料冷凝过程释放的热量直接对反应前物料进行预加热的反应物料预热装置,充分利用反应后物料的余热,实现节能降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气相加热反应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加热反应器,原料气预热管和蛇形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反应器的出口接蛇形冷凝管的进口,原料气预热管的出口接加热反应器的进口,蛇形冷凝管沿原料气预热管的轴向贯穿,原料气预热管的内壁与蛇形冷凝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原料气的进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气预热管包括并排设置且相互独立的多组预热管,预热管的组数根据反应气体的种类数设定。
有益效果:通过加热反应器完成反应后的气体进入冷凝管道进行降温冷却的同时,需要预热的反应前原料气由原料气预热管进口进入并与冷却气体同向运行,充分吸收冷却气体释放出的热量对反应前原料气实施预加热,预热后的原料气进入加热反应器进行加热反应,反应完成后气体进入冷凝管道冷却,预热与冷却不间断地连续进行,既充分利用余热对原料气进行预加热,又省去了传统冷却需要的喷淋用水,实现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相加热反应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加热反应器1,第一组原料气预热管7,第二组原料气预热管8,第三组原料气预热管9和蛇形冷凝管4,三组原料气预热管相互独立并排设置,加热反应器1的出口3接蛇形冷凝管4的进口5,原料气预热管的出口接加热反应器1的进口2,蛇形冷凝管4依次沿原料气预热管的轴向贯穿,原料气预热管的内壁与蛇形冷凝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原料气的进气通道,经蛇形冷凝管4冷却后的气体自出口6流出,预热管的组数根据反应气体的种类数设定。
通过加热反应器完成反应后的气体进入冷凝管道进行降温冷却的同时,需要预热的反应前原料气由原料气预热管进口进入并与冷却气体同向运行,充分吸收冷却气体释放出的热量对反应前原料气实施预加热,预热后的原料气进入加热反应器进行加热反应,反应完成后气体进入冷凝管道冷却,预热与冷却不间断地连续进行,既充分利用余热对原料气进行预加热,又省去了传统冷却需要的喷淋用水,实现节能降耗。
上述实施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实施要点,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及等效结构变换或修饰,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海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72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待清理文件确定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克隆数据库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