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发动机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8285.8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3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猛;张动力;张多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F16F9/3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流变 发动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振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发动机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运转时会产生振动,而这些振动通过传递,会引起车辆上其他零部件的损坏,并且会在驾驶舱中产生振动和噪声,影响车辆乘坐的舒适性。因而使用减振装置,发动机通过减振装置固定在发动机的支撑部件(例如车架)上,使得传递到支撑部件上的振动减小。
传统的液压减振装置通常包括弹性件、带有螺旋通道的隔板和带有通孔的弹性解耦盘、底膜、底座、隔板,隔板和弹性解耦盘由弹性件与底膜构成的上液室和下液室,其内充满液体。这种减振装置结构复杂、装配难度大、造价高。在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传统的减振装置发挥着显著的减振隔振的作用。但是,发动机在不同的转速、变速器处在不同档位的条件下,车辆发动机所产生的振动不同,因此减振装置所需要的阻尼也不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响应速度快、减振效果较好的汽车发动机减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发动机减振装置,至少包括减振底架,在减振底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车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在减振底架上安装有壳体,壳体上端安装有上端盖,上端盖上安装有弹性元件,壳体内部通过隔板分割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和下腔体中充有磁流变液,弯曲阻尼通道设置在隔板的中间位置,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通过弯曲阻尼通道连通,使得磁流变液在上腔体和下腔体中流动;
第一连接件贯穿弹性元件和上端盖,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伸出弹性元件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入上腔体中并且在端部设置有挡块,在第一连接件伸入上腔体的一端套有沿着第一连接件滑动的限位盘;
在减振底架和壳体4之间设置有缠绕在壳体4上的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与可控电源相连,可控电源与单片机的输出端相连;
在壳体内部的侧壁上加工有隔板安装槽,隔板安装在隔板安装槽上,隔板安装槽的高度大于隔板的厚度,使得隔板能够调节上腔体和下腔体的体积;在隔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方向相反的瓣膜,用于对上腔体和下腔体中的磁流变液进行微调;
在弹性元件和限位盘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弹性元件上,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盘相连,弹簧在受到大冲击力时起辅助减震作用;
单片机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安装在发动机上的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和发动机爆震传感器,单片机的输入端还连接有安装在可控电源上的电流传感器,用于反馈电磁线圈中的电流。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弹性元件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的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采用日产公司的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所述的发动机爆震传感器采用KS爆震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A)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装置中隔板能够调节上腔体和下腔体的体积,在壳体内部侧壁上的隔板安装槽的高度大于隔板的厚度,使得上腔体和下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增加减振装置的减振范围。
(B)在隔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方向相反的瓣膜,可以在发动机振动幅度小的情况下磁流变液通过瓣膜流动,实现减振作用。
(C)弹簧能够增加上腔体的变形量,增加减振装置的减振范围。
(D)增加了电流传感器对线圈中的电流进行反馈,形成闭环控制有益于对磁流变液阻尼的快速精确控制,响应速度快。
(E)本实用新型采用弯曲阻尼通道作为磁流变液的主通道,采用瓣膜作为磁流变液的辅助通道,减振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部分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第一连接件,2-弹性元件,3-上端盖,4-壳体,5-减振底架,6-第二连接件,7-隔板,8-弯曲阻尼通道,9-瓣膜,10-电磁线圈,11-限位盘,12-挡块,13-弹簧,14-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15-发动机爆震传感器,16-单片机,17-可控电源,18-电流传感器,19-上腔体,20-下腔体,21-磁流变液,22-隔板安装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82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淤泥质地基的加固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引拔槽楔牵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