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色偏光镜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9581.X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6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虹泰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C7/12 | 分类号: | G02C7/12;G02C7/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偏光 镜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镜的技术领域,特别与变色偏光镜片的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变色镜片,又称“感光镜片”,是在镜片上加入变色物质(卤化银等的化学物质),让原本透明无色的的镜片,遇上强光照射,就会变成有色镜片,来做防护,所以是适合于室内室外同时使用。
现有技术中,变色镜片是通过浸泡方式在镜片的附着变色液,从而实现变色物质与镜片的结合。这种浸泡方式使变色镜片的两面皆附着变色物质,附着不均匀,容易出现挂液等现象,直接影响镜片的变色效果。
后来,有业者采用变色膜与塑胶片粘合的方式制成变色镜片,变色膜是在基片上均匀涂布变色液而制成,基片采用与塑胶片相同或相近似的材料,变色膜可以直接向厂家购得。这种变色镜片可达到均匀变色的目的,变色效果更好。
为了增加镜片的偏光效果,业者还在变色膜和塑胶片之间增加偏光片,由此实现镜片的变色和偏光双重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偏光片采用透光率35%、偏光效能99%的PVA(聚乙烯醇)偏光片,在制造镜片过程中,因温度会将其透光率降低到30%,再加上变色膜后,透光率从28~30%降至12~15%,变色前后透光率得比率很小。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现有变色偏光镜片的结构进行改进,开发出一种新型变色偏光镜片,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色偏光镜片,使变色前后透光率得比率更大,变色效果更明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色偏光镜片,在塑胶片的外表面粘合一层偏光片和一层变色膜,偏光片采用透光率42~48%、偏光效能70~95%的偏光片。
所述偏光片采用透光率 42% 、偏光效能 95%的偏光片。
所述偏光片采用透光率 45% 、偏光效能 93%的偏光片。
所述偏光片采用透光率48% 、偏光效能 70%的偏光片。
所述塑胶片为PC片(聚碳酸酯),变色膜是在TAC(三醋酸纤维素)片上均匀涂色变色液而制成,偏光片是PVA(聚乙烯醇)偏光片。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由透光率高的偏光片代替透光率低的偏光片,在制造过程中,塑胶片射出成型后,结合了偏光片和变色膜的塑胶片的透光率由42~48%降至12~15%甚至更低 ,变色前后透光率得比率更大,变色效果更明显。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放大图。
标号说明
塑胶片1,变色膜2,基片21,变色层22,偏光片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变色偏光镜片,在塑胶片1的外表面粘合一层偏光片3和一层变色膜2。塑胶片1具体可为PC片,偏光片3采用透光率42~48%、偏光效能70~95%的PVA偏光片,变色膜2是在TAC片(基片21)上均匀涂色变色液(变色层22)而制成。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透光率可由42~48%降至12~15%甚至更低的透光率,变色前后透光率得比率更大,变色效果更明显。
比如,偏光片3采用透光率 42% 、偏光效能 95%的偏光片,或偏光片3采用透光率 45% 、偏光效能 93%的偏光片,也或偏光片3采用透光率48% 、偏光效能 70%的偏光片,使用时,透光率均可降至12~15%,因变色膜相同,尽管在变色前的透视率不同,但变色后的透视率也都相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虹泰光学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虹泰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95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