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ICC置管固定枕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9731.7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4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曾丽;刘宇;熊洋;罗江山;王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75 | 分类号: | A61G7/075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曹晋玲;熊晓果 |
地址: | 61007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icc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ICC置管固定枕。
背景技术
PICC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此技术为肿瘤、胃肠外营养、早产儿、老年患者等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通路,超声引导下置管解决了看不见摸不到的血管穿刺问题,但因超声辅助的需要,手术置管部位也移至肘上贵要静脉,由于肘上贵要静脉位于手臂肢体内侧,在置管时对患者肢体体位的摆放要求严格。在置管过程中,患者因个人肢体摆放不到位,加之紧张、焦虑等情绪会延长置管时间,加重患者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引起血管进一步收缩,增加置管难度,进而影响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使患者的手臂固定牢固,以便肘上贵要静脉固定朝外的PICC置管固定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PICC置管固定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的上面中间纵向位置有一个前后贯通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粘扣带和与之相对应的扣环。
上述PICC置管固定枕中,所述粘扣带的前端为具有钩环的粘扣母带,后端为具有绒毛面的被粘扣公带。
上述PICC置管固定枕中,所述弧形凹槽的右侧前后各固定有两根粘扣带,左侧固定有与粘扣带相对应的扣环。
上述PICC置管固定枕中,所述PICC置管固定枕的侧面连接有床旁固定卡条,所述侧面连接的床旁固定卡条与PICC置管固定枕的底面垂直。
上述PICC置管固定枕中,所述凹槽的表面粘连有海绵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用本实用新型能使患者手臂固定牢固,在做PICC置管时准确摆好置管体位,充分暴露置管部位,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了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消除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静脉血管,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枕体,2-凹槽,3-粘扣带,4-扣环,5-床旁固定卡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PICC置管固定枕,包括枕体1,所述枕体1的上面中间纵向位置有一个前后贯通的弧形凹槽2,所述凹槽2的表面粘连有海绵垫,所述弧形凹槽2的右侧前后各固定有两根粘扣带3,左侧固定有与粘扣带3相对应的扣环4,所述粘扣带3的前端为具有钩环的粘扣母带,后端为具有绒毛面的被粘扣公带。
使用本实施例的PICC置管固定枕时,将患者的手臂放入弧形凹槽2中,医护人员帮助患者转动手臂关节,以便位于手臂肢体内侧的肘上贵要静脉暴露在外侧,当手臂放置到位后,凹槽2右侧前后设置的粘扣带3穿过与之对应的扣环4再折回,折回的粘扣带3利用前端的粘扣母带与后端的粘扣公带粘接,以此分别固定手臂的上臂和下臂,利用粘扣带将手臂固定在凹槽2内,这样可以持续保持患者手臂正确的体位,方便置管。本实施例能帮助临床上各类病人一次性摆好PICC置管体位,使手臂摆放不易变化,准确定位穿刺点,节约穿刺置管时间,减轻病人因体位摆放不适引起的紧张情绪,增加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实施例2
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PICC置管固定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本实施例PICC置管固定枕的前端侧面连接有床旁固定卡条5,所述侧面连接的床旁固定卡条5与PICC置管固定枕的底面垂直。床旁固定卡条5插入病床边的缝隙后,可将PICC置管固定枕固定在床边上,防止固定枕移动,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未经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97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液软袋
- 下一篇:一种低体温伤员体表与体内复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