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末端装置的新风单元及其被动式冷却空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0042.8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8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于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向阳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08;E06B7/0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 |
地址: | 830026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末端 装置 新风 单元 及其 被动式 冷却 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是一种带末端装置的新风单元及其被动式冷却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建筑环境的要求,不只有遮雨挡风的功能,而且还应是一个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光照柔和、宁静舒适的环境。传统的空调系统一般的做法是通过集中的新风机组给室内供新风,房间内设置末端装置来控制室内的温、湿度,该种做法解决了室内温、湿度的问题,但是集中供新风需要在建筑中设有空调机房,占据了建筑的使用的面积;在建筑内设置送风道,使得建筑内的系统复杂,占用建筑的高度,增加了施工难度;若在建筑内设置了送风道,应设置消防喷淋,也增加了系统的投资;由于处理新风需要高能耗和初投资的增加,因此室内的新风量一般的都控制在人体卫生需要的最小新风量,造成了室内的空气品质的降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末端装置的新风单元及其被动式冷却空调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空调系统采用集中新风机组存在的需设空调机房占用建筑使用面积、送风道系统复杂、需设消防喷淋设施、施工难度较大、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带末端装置的新风单元,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壳体新风口和壳体送风口,壳体内设置有送风机和末端装置,送风机的进风口通过壳体新风口与室外相连通,送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壳体送风口与室内相连通,末端装置上设有末端装置进风口和末端装置送风口。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新风单元包括窗体,壳体设置在窗体之内,壳体位于窗体的上部或/和窗体的下部或/和窗体的左部或/和窗体的右部或/和窗体的中部。
上述新风单元包括窗体,壳体设置在窗体之外,壳体位于窗体的上方或/和下方或/和左方或/和右方。
上述窗体上可设置有室外新风口,壳体新风口与室外新风口相连通。
上述室外新风口的外侧或者内侧可设有保温装置,保温装置可为百叶式的或/和转轴式的或/和推拉式的或/和保温密闭式的或/和保温门式的。
上述保温装置上可安装有能调节气流流量大小的室内或/和室外的开关装置。
上述壳体送风口与送风管的进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采用上述的新风单元的被动式冷却空调装置,包括内遮阳装置和新风单元;内遮阳装置包括窗体和内隔离装置,内隔离装置与窗体之间形成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有进风处和出风处。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二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末端装置进风口可为末端装置室内风进口,末端装置室内风进口和末端装置送风口分别与室内相连通。
上述末端装置进风口可包括末端装置处理风进口和末端装置室内风进口,末端装置处理风进口与气流通道的出风处相连通,末端装置室内风进口与室内相通,末端装置送风口可与室内相连通。
上述末端装置进风口可包括末端装置处理风进口和末端装置室内风进口,末端装置处理风进口与气流通道的出风处相连通,末端装置室内风进口与室内相通,末端装置送风口可与气流通道的进风处相连通。
上述末端装置处理风进口和末端装置室内风进口可为能够切换开启的进风口。
上述内隔离装置与窗体之间可设置有不少一个的导流支撑板,该导流支撑板位于气流通道的进风处与出风处之间并将气流通道进行相对分区,其中直接连通进风处的分区通过进风处与末端装置送风口相通,直接连通出风处的分区通过出风处与末端装置处理风进口相通。
上述内隔离装置与窗体之间可设置有不少于一个的导流带孔支撑装置,该导流带孔支撑装置将气流通道进行相对分区。
上述内遮阳装置可采用窗户冷却气流分隔节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壳体安装在窗体之内或窗体之外,通过末端装置来处理室内风,送风机引入室外风送入室内,形成独立的新风通道,增大了室内的新风量,提高了室内的空气品质,相比传统的集中送风道减小了施工难度、节省了建筑的高度,能够减少送风道、消防喷淋管等辅助设施,具有调节方便、密闭性能好、易于和建筑配合、安装灵活方便、安全高效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向阳,未经于向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00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光伏系统和水池用电系统
- 下一篇:辊压机高效稳流布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