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关穴按摩腕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0863.1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0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永;关乐;杨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刘忠达 |
地址: | 110032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关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内关穴按摩腕带。
背景技术
中医认为,内关穴是心脏的保健养生要穴。内关穴归手厥阴心包经,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主治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病变。能宁心安神、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疏通经脉等。在平日的养生保健中,经常按压,可以舒缓疼痛症状,解除疲劳。尤其中老年人是心血管病的高发人群,经常按压内关穴能起到很好的保健养生作用。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对于中医专业人士,此穴取穴十分方便,但在中老年人群中,往往取穴不准,造成保健效果不佳。此外,目前穴位按压大多依靠拇指用力,操作不便,难以持之以恒,亦影响疗效。
目前,专门用于内关穴按摩的发明专利有“手臂内外关穴按摩器”(CN 202236260 U),该按摩器形似手镯,通过按摩器中凸起的磁珠,起到按摩的作用,该按摩器无法固定,佩戴不便。“内关穴位按压腕带”(CN 202078526 U),以手表的形式固定腕带,可根据胖瘦调节腕带而改变按压力度,但未明确具体按压装置。上述两者均不能解决穴位定位不准的问题。“止吐按摩腕带”(CN 202211850 U)通过塑料长方体面板可视化定位穴位,并通过弹簧装置连接按摩棒起到按压作用,但该腕带不能因人调节,且按摩棒装置高出腕带过多,影响佩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佩戴方便、舒适,穴位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弹性可调,因人而异的内关穴按摩腕带。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内关穴按摩腕带,由腕带和按摩体组成。所述的腕带为具有弹性的宽布带制成,其两端附有用于固定、脱戴方便的粘扣。所述按摩体由橡胶材质制成,并依人体腕部内侧形状制成弧形,按摩体分为外侧面和内侧面,四边分别为手腕边、手臂边、左侧腕带边、右侧腕带边,左侧腕带边和右侧腕带边分别设有与腕带穿装相匹配的中空开口,按摩体的内侧面中央位置,设有对准内关穴的一凸起按摩粒子,按摩体的外侧面中心线连接手腕边位置和手臂边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内关穴穴位定位标记。所述腕带穿装在按摩体的左侧腕带边和右侧腕带边中空开口中,构成内关穴按摩腕带。
本实用新型具有佩戴方便、舒适,穴位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弹性可调,因人而异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按摩体外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按摩体内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佩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内关穴按摩腕带,由腕带2和按摩体1组成。所述的腕带2为具有弹性的宽布带制成,用于调节按摩压力,透气性好,佩戴舒适;其两端附有用于固定、脱戴方便的粘扣3。所述按摩体1由橡胶材质制成,并依人体腕部内侧形状制成弧形,佩戴舒适,按摩体1分为外侧面和内侧面(见图2、3),四边分别为手腕边5、手臂边8、左侧腕带边4、右侧腕带边7,左侧腕带边4和右侧腕带边7分别设有与腕带穿装相匹配的中空开口,按摩体1的内侧面中央位置,设有对准内关穴的一凸起按摩粒子9(见图3),起到穴位按摩作用,按摩体1的外侧面中心线连接手腕边5位置和手臂边8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内关穴穴位定位标记6(见图2)。所述腕带2穿装在按摩体1的左侧腕带边和右侧腕带边中空开口中,构成内关穴按摩腕带。
当佩戴时,用腕带固定按摩体,按摩体的手腕边至手臂边长为4寸(此处4寸指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之4寸,非实际4寸),将标记6对准腕部两个肌腱12之间(桡侧屈腕肌腱、掌长肌腱),并将手腕边5对准腕横纹10,即可以准确进行内关穴穴位11定位(见图4)。
本实用新型的按摩体、按摩带,依据人体大小之不同,制定不同规格,分别适用于不同人群应用。制作规格尺寸,依据中医穴位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制定。(拇指同身寸:以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中指同身寸:是以本人中指中节屈曲时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未经辽宁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08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控减震水力推送装置
- 下一篇:钻机气控系统自动排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