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绿碳化硅冶炼炉底部隔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1401.1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0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孙福龙;赵建立;由远洪;白周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益丰西部陶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36 | 分类号: | C01B31/36 |
代理公司: | 石河子恒智专利代理事务所 65102 | 代理人: | 朱永慧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硅 冶炼 底部 隔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绿碳化硅冶炼炉底部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绿碳化硅工业合成时,特别是绿碳化硅工业合成时使用电阻炉合成工艺,其电阻炉的炉膛为一长槽体,槽体的两端设有电极,在电极之间的槽体从中心向四周依划分成炉芯区、反应料区和保温区,在炉芯区装填导电石墨,在反应料区装填反应料,在保温区装填保温料,导电石墨周围的反应料区由于距离导电石墨的远近,在实际生产中的温度的差异,又分成了分解区和反应区,即距电石墨较近的区域为分解区,即距电石墨较远的反应料区为反应区。
碳化硅冶炼后经冷却要提吊保温炉墙板,扒掉保温层物料进行水洗排盐待使用,但是在现有炉形结构中,保温炉墙板是直接坐立在炉槽侧平台上,炉槽侧平台下方设有支撑立柱,保温物料在扒掉后和水洗时有大部分从支撑立柱的间隙进入了炉体底部即炉槽子下方,因为水洗后保温物料要清理出来集中后待使用,在清理过程中炉体底部物料不易被清理出来,所以在清理炉体底部物料时耗费大量人力和作业时间,如果炉体底部物料清理不干净还会影响到下一炉冶炼时的透气性,给冶炼过程中氛走向和温度带来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易于操作,可有效防止保温物料进入炉体底部,避免给碳化硅产品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的绿碳化硅冶炼炉底部隔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碳化硅冶炼炉底部隔离装置,包括多个炉体支撑立柱8,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炉体支撑立柱8之间设有隔离挡板9,在所述隔离档板9上设有可拆卸连接机构。
所述的可拆卸连接机构最好是包含:在一侧支撑立柱8上安装的包箍11、挂脚12,以及相邻支撑立柱一侧安装的插销套14,相对应的,在隔离挡板9上所设的门脚套13、插销15。
所述的隔离挡板9最好为金属板。
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的炉体支撑立柱结构,在炉体支撑立柱(多为石柱、砖柱、水泥柱)右侧安装上包箍及挂脚,左侧安装上插销套,用5mm厚铁板做隔离挡板,隔离挡板上安装门脚套、插销。在碳化硅冶炼过程中将隔离挡板打开透气,冶炼结束后吊炉墙板时将隔离挡板关闭,防止因吊炉墙板时有一部分保温物料脱落下来,待保温物料水洗清理完成后再将隔离挡板打开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易于操作,可有效防止保温物料进入炉体底部,避免因冶炼过程中给碳化硅生成带来影响,有效提高作业时间、节省人力劳动,继而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为企业无形中增加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绿碳化硅冶炼炉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为1为上部保温层,2为炉芯导电石墨,3为保温炉墙板,4为固定立柱,5为侧部保温区,6为反应料区,7为炉槽侧平台,8为炉体支撑立柱,9为隔离挡板,10为横梁,11为包箍,12为挂脚,13为门脚套,14为插销套,15为插销,16为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1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绿碳化硅冶炼炉底部隔离装置,包括多个炉体支撑立柱8,在相邻的炉体支撑立柱8之间设有隔离挡板9,在所述隔离档板9上设有可拆卸连接机构。
所述的可拆卸连接机构包含:在一侧支撑立柱8上安装的包箍11、挂脚12,以及相邻支撑立柱一侧安装的插销套14,相对应的,在隔离挡板9上所设的门脚套13、插销15。所述的隔离挡板9为金属铁板。
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的炉体支撑立柱结构,在炉体支撑立柱(多为石柱、砖柱、水泥柱)右侧安装上包箍及挂脚,左侧安装上插销套,用5mm厚铁板做隔离挡板,隔离挡板上安装门脚套、插销。在碳化硅冶炼过程中将隔离挡板打开透气,冶炼结束后吊炉墙板时将隔离挡板关闭,阻挡因吊保温炉墙板时脱落下来的部分保温物料,待保温物料水洗清理完成后再将隔离挡板打开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益丰西部陶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疆益丰西部陶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14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