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帽携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1555.0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1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同生;李继森;马志先;齐满贵;王亚松;王纪哲;徐卫星;刘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5/00 | 分类号: | B65D85/00;B65D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胡上海 |
地址: | 1007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帽 携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帽携带架,可一次稳定地携带多顶安全帽,可应用在电力施工、建筑施工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安全帽是为了保证各种施工现场用于保护工人人身安全的重要装备,其广泛应用在电力施工及检修、建筑施工等领域,根据安全规范的要求,工人进入相关施工区域时必须佩带安全帽。
在供电技术领域,通常需要多人前往相关的变电站进行试验或检修工作,需要配备人手一顶安全帽。在前往施工现场时,将多顶安全帽放在车厢内并和其他试验设备、工具一起被送往施工现场。但是,由于安全帽大致呈半球形,零散地放在车厢内,占用的面积比较大,影响其他试验设备、工具的存放空间。此外,在车辆行驶时,安全帽容易发生滚动,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将多顶安全帽方便地携带运输的安全帽携带架,以减少多顶安全帽所占据的面积,并防止安全帽在车厢内滚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帽携带架,包括:
水平设置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安全帽的内侧形状相配合的凸起;
垂直连接在所述底座上并分别位于所述凸起两侧的两根滑杆,两根所述滑杆相互平行;
卡持板,所述卡持板的两端与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并沿所述滑杆上下滑动以在所述卡持板与所述凸起之间形成用于卡持一顶或相互叠放的多顶安全帽的容置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卡持板包括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滑杆上的套接部和位于所述套接部之间用于夹紧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安全帽的卡持部。
作为优选,所述卡持部与套接部之间采用与所述安全帽的外表面相配合的圆弧过渡。
作为优选,所述套接部设有垂直于所述滑杆的定位螺钉,所述定位螺钉在拧紧时穿过所述套接部抵在所述滑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凸起为半球状。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采用磁性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内镶嵌有永磁体。
作为优选,所述卡持板的上侧设有把手。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一根或多根与所述滑杆平行的挡杆。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帽携带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仅用一顶安全帽所占用的面积,就能放置多顶安全帽,有效地利用了空间,使用非常简单,方便。
(2)具有磁性的底座能够与钢铁材料的车厢相互吸引,保持稳定,不易与其他设备发生碰撞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安全帽携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安全帽携带架在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安全帽携带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1,垂直于底座1的两根滑杆2,以及沿着滑杆2上、下滑动的卡持板4。其中,底座1上设有与安全帽9的内侧形状相配合的凸起3;滑杆2分别位于凸起3的两侧,滑杆2相互平行并与底座1固定连接;卡持板4的两端与滑杆2滑动连接,在卡持板4与凸起3之间形成用于卡持一顶或相互叠放的多顶安全帽9的容置空间。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其中夹持了相互叠放的多顶安全帽9,当然只有一个安全帽9时,也可以使用安全帽携带架,只是将卡持板4的高度落下即可。从图1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安全帽携带架仅占用一顶安全帽所占用的面积,就能放置多顶安全帽,有效地利用了空间,使用非常简单,方便,尤其节约了运送过程中安全帽所占据的空间。此外,由于将多顶安全帽放入一个安全帽携带架上,并在凸起3和卡持板4的作用下保持稳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将安全帽平放在车厢内可能造成的滚动以及与其他设备的碰撞。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卡持板4包括两端分别套设在滑杆2上的套接部42和位于套接部42之间用于夹紧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多顶安全帽9的卡持部41。套接部42上开设有相应的与滑杆2相配合的孔,使得卡持板4的两端能套在滑杆2上,能沿滑杆2上下滑动。需要指出的是,只要是能够使卡持板4沿着滑杆2上下滑动的结构即可,例如在卡持板4的两端开设滑槽的结构也是可以的。
由于安全帽大体为球形,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卡持部41与套接部42之间采用与安全帽9的外表面相配合的圆弧过渡,与安全帽9之间卡持形成较紧的卡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15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