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水混合物热泵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3367.1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3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宏;李建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派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34 | 分类号: | E21B43/34;F24H4/02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水 混合物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油水分离中的一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对油水混合物加热的装置。
背景技术
从原始油田油井中开采出来的是油水混合物,该油水混合物中水含量很高可达80%-90%,需要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加热,使油水分离,现有技术是采用燃气加热炉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加热,但是该设备的能源利用率小于80%,同时该工艺还需排放的高温污水,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且燃气加热炉在加热过程中对外排放的废气和油水分离后排放的高温污水都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油水混合物加热炉能耗高,如何有效利用排放的高温污水,并最终降低排放高温污水的温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油水混合物热泵加热装置,包括预热装置2、热泵3、脱水加热炉4、油水分离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装置2的入口和油水混合物输入管道1相连接,出口同热泵3的冷凝器33相连接,所述预热装置2内还设有热交换管21,所述热交换管21一端同热泵3的蒸发器32连接,另一端同油水分离器5连接;热泵3的冷凝器33同油水分离器5连接。
所述的油水混合物热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交换管21与油水分离器5之间增设污水提升泵6。
所述的油水混合物热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3为采用燃气发动机驱动的压缩式热泵或吸收式热泵。
通过增加预热装置,将油水分离后的高温污水作为加热源对低温的油水混合物进行预热,并且将经过降温的污水输入到蒸发器中对热泵中的工质进行热交换,温度得到进一步的降低,并接近常温,有效的利用了污水的热能,达到整体提升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达到节能减排节约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油水混合物热泵加热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油水混合物热泵加热装置示意图,整个预热装置2为除了入口和出口其它部位为液体密闭,入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预热装置2的两端,温度较低的油水混合物通过油水混合物输入管道1从预热装置2的入口流入预热装置,在预热装置2中与油水分离器5排出的高温污水进行热交换,完成对油水混合物的预加热,可将油水混合物温度提升2到20度;完成对油水混合物的预加热通过出口进入热泵,进行进一步的加热。
所述预热装置2内设有热交换管21,所述热交换管21由导热材料制成,油水分离器5排出的高温污水通过热交换管21,与温度较低的油水混合物进行热交换后,流入热泵中的蒸发器;为了提升热交换管21的交换效率,可通过增加热交换管的有效交换面积或管道长度的方式达到该目的。
经过预加热的油水混合物在热泵中的冷凝器中与温度较高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完成对油水混合物的进一步加热,且可达到降低热泵中工质效果,经过该环节可将油水混合物的温度进一步的2到20度;进过两个环节的对油水混合物的连续升温,使油水混合物温度能达到50度以上。
为了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在将通过两次加热的油水混合物通过脱水加热炉进行进一步的加热,加热到70度以上,后进入油水分离器5,完成油和水的分离,分离后的油从原油出口排出,分离后的高温污水通过排水口流到预热装置,作为预热装置2的加热源。
对于油水分离器排出的污水压力不足,无法将污水压入预热装置2的热交换管的,可在热交换管21与油水分离器5之间增设污水提升泵6。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派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派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33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嵌入式膨胀自锁密封结构
- 下一篇:金刚石复合片内凹多翼无芯泥岩专用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