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床垫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3662.7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6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忻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仕达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27/15 | 分类号: | A47C27/15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1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床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上用品,尤其是一种透气性能好、具有保健按摩功能的床垫。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希望在躺卧时更加舒适,因此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床垫就极为重要,好的床垫可以改善人们睡眠,放松全身的肌肉。不少人喜欢用席梦思之类的弹簧床垫,但是弹簧床垫使用久了以后,弹簧会变形造成床垫不平坦,而且透气性也不理想。
随着聚氨酯弹性材料的应用,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聚氨酯制成的床垫,如专利号为200520014151.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床垫》,该床垫的垫芯分为二层,上层为聚氨酯慢回弹层,下层为高回弹海绵层,上下两层通过胶水层粘结固定在一起,这种床垫弹性好,比较柔软舒适,但是其缺陷在于透气性能差,不具有按摩保健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透气性能好、具有按摩效果的床垫。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床垫,包括床垫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垫本体是由上层和下层复合而成,其中上层的上表面分布有多个用于按摩的沟槽和透气孔,下层的上表面对应与沟槽的位置设有内凹的细槽,细槽的下端设有用于透气的槽孔。
作为改进,所述沟槽呈横向均匀布设在所述上层的上表面,其中位于上层的中间部分的沟槽呈垂直于上层的表面开设,位于前后部分的沟槽分别呈向中间倾斜的角度开设,最前端和最后端的沟槽呈垂直开设。
作为改进,所述上层的中间部分的沟槽为3~5个,上层的前后部分的沟槽分别为4~6个,沟槽的宽度为0.5~1.0cm,沟槽的深度为1.5~3.0cm。
作为改进,所述细槽为垂直于下层的上表面横向开设,细槽的宽度为0.2~0.5cm,深度为0.5~1.0cm。
再改进,所述槽孔的上端与细槽相连通,槽孔截面为圆形、椭圆形、长条形或正方形,槽孔的孔径为1~3cm。
再改进,所述槽孔对应于上层的中间部分的沟槽的截面为圆形,对应于上层的前后部分的沟槽的截面为倾斜的椭圆形,并且倾斜角度与沟槽的倾斜角度相反。
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层和下层为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层,上层的厚度为5~8cm,下层的厚度为5~1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上层和下层组合,且上层和下层采用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层,上层表面开有具有按摩作用的沟槽和透气孔,不仅柔软舒适,还具有良好的弹性,下层设有透气的槽孔,不仅提供支撑,还使得床垫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本使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透气性能好、使用舒适,还具有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前视图;
图4为图1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床垫,包括床垫本体1,床垫本体1是采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的,床垫本体1是由上层2和下层3复合而成,其中上层2和下层3是采用特殊的工艺配方制成的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上层2的厚度为5~8cm,在上层2的上表面横向均匀布设有多个用于按摩的沟槽21和透气孔22,下层3的厚度为5~10cm,下层3的上表面对应与沟槽21的位置设有内凹的细槽31,细槽31的下端设有用于透气的槽孔32;其中位于上层1的中间部分的沟槽21为4个,呈垂直于上层2的表面开设,位于前后部分的沟槽21分别为5个,呈向中间倾斜的角度开设,最前端和最后端的沟槽21呈垂直开设,沟槽21的宽度为0.5~1.0cm,沟槽21的深度为1.5~3.0cm;细槽31为垂直于下层3的上表面横向开设,细槽31的宽度为0.2~0.5cm,深度为0.5~1.0cm,槽孔32的上端与细槽31相连通,便于透气,对应于上层1的中间部分的沟槽21的槽孔32的截面为圆形,对应于上层2的前后部分的沟槽21的槽孔32的截面为倾斜的椭圆形,并且倾斜角度与沟槽21的倾斜角度相反。
本实用新型中的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过程是这样的: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比为1:1,其中组分A:以重量百分数计,聚环氧丙烷醚多元醇、52.5%~69.8%,芳炝化合物、25%~34%,芳香二元胺固化剂、5%~13%,催化剂、0.05%~0.2%,水、0.15%~3%,将上述组分混合得到聚合物;组分B:以重量百分数计,由50%~60%的聚醚多元醇、15%~28%的二异氰酸酯、16~25%的增塑剂,在温度70~90℃下反应2~3小时,得到预聚物。将组分A与组分B按重量比1:1混合,制得聚氨酯软泡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仕达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仕达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36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