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仿生挖掘铲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4211.5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3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孙步功;吴建民;石林榕;莫琪江;邵世禄;赵武云;唐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33/00 | 分类号: | A01D33/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张真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仿生 挖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薯类挖掘机的挖掘铲机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马铃薯仿生挖掘铲片。
背景技术
马铃薯挖掘铲的功用在于掘出薯块,并将它输送给分离装置。挖掘铲基本设计要求作业时既要求掘出土层中的绝大部分马铃薯,又要尽量减轻分离装置负担和降低能量消耗。同时还要防止挖掘铲上缠草和拥土,并能顺利地把崛起物输送到分离装置。挖掘铲是马铃薯挖掘机上的重要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着马铃薯挖掘机整体挖掘性能,减小挖掘铲切削阻力可有效提高马铃薯挖掘机的挖掘效率。现有技术中的挖掘铲使用时阻力较大,能耗高,容易缠草和拥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结构不合理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马铃薯仿生挖掘铲片,其通过通过对马铃薯挖掘机挖掘铲触土部件进行仿生改形设计,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一种马铃薯仿生挖掘铲片,包括基体,其特征是还包括所述的基体由上铲面和下铲面组成,上铲面和下铲面构成的基体前端为四方楔形,四方楔形铲尖在挖掘铲工作时与水平地面之间夹角范围为18°~25°,上铲面和下铲面均为弧形曲面,基体楔形入土前端两边设置有30°倒直角,基体后端设置有固定螺孔,基体下铲面上端设置有凹台。
所述的固定螺孔为三个柱形沉头螺钉孔。
所述的上铲面和下铲面的弧形曲面采用蝼蛄爪趾第一趾通过仿生反求获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一种马铃薯仿生挖掘铲片,其通过对马铃薯挖掘机挖掘铲触土部件进行仿生改形设计,采用前端楔形的挖掘铲片,进而分散对土壤压力和最大程度地减少触土面积,还可减小爪趾挖削时与土壤间的摩擦力和土壤粘附力,提高其减阻性能,其将挖掘铲切削土壤时的阻力减至最小,结构新颖、简单,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扰土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体;1-1.上铲面;1-2.下铲面;1-3.固定螺孔;1-4.凹台;1-5.直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的一种马铃薯仿生挖掘铲片,包括基体1,其特点是还包括所述的基体1由上铲面1-1和下铲面1-2组成,上铲面1-1和下铲面1-2构成的基体1前端为四方楔形,挖掘铲工作时,四方楔形铲尖与水平地面之间夹角范围为18°~25°,上铲面1-1和下铲面1-2均为弧形曲面,基体楔形入土前端两边设置有30°倒直角1-5,基体1后端设置有固定螺孔1-3,基体下铲面上端设置有凹台。
所述的固定螺孔为三个柱形沉头螺钉孔。
所述的上铲面和下铲面的弧形曲面采用蝼蛄爪趾第一趾通过仿生反求获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42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