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过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6007.7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0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侯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荣华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智海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过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公路旁的,用于吸收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的空气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大气中粒径小于2μm(有时用小于2.5μm,即PM2.5)的颗粒物(气溶胶)。虽然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监测指标。2013年2月28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称PM2.5拟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随着大气中PM2.5密度的日益增长,在我国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时常出现雾霾天气,使这些地区人们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当下,对PM2.5的处理已成为当今社会迫在眉睫的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过滤系统,其可对空气的细颗粒物进行处理,使空气不含有细颗粒物,提高了空气质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空气过滤系统,包括收集腔室、处理腔室和供水系统,上述收集腔室上开设有进气口,上述收集腔室内对应于上述进气口处设有将外界空气吸入收集腔室内的吸风机,上述收集腔室与上述处理腔室之间连设有其第一端与该收集腔室相通,第二端与该处理腔室相通的输送通道,上述处理腔室上设有排气口,上述处理腔室内设有处于上述排气口与上述输送通道之间的喷洒头,上述喷洒头与上述供水系统的出水端相通连接,上述处理腔室上设有可将上述处理腔室内的水排出的排污口,上述排污口上设有控制上述排污口导通或截止的排污阀。
上述供水系统包括抽水泵和水体填充物,上述处理腔室内填充有上述水体填充物,且上述水体填充物的水面处于上述输送通道的第二端端口的下方,上述抽水泵处于上述处理腔室外,上述抽水泵具有抽水端与出水端,且上述抽水泵的抽水端紧配合伸入上述处理腔室内至上述水体填充物中,上述抽水泵的出水端与上述喷洒头相通连接。
上述收集腔室与上述处理腔室均呈管状结构,上述收集腔室与上述处理腔室均竖立设置,上述收集腔室的上下两端呈闭合状,上述收集腔室的上部侧壁上开设有与上述输送通道的第一端端口相通的出气口,上述进气口与上述出气口相对设置,且上述进气口的口径大于上述出气口的口径;上述处理腔室的上端呈开口状,上述处理腔室的上端开口为上述排气口,上述处理腔室的下端呈闭合状,上述处理腔室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上述输送通道的第二端端口相通的进气口,上述排污口处于上述进气口的下方。
上述处理腔室外竖立有一输送管,上述输送管的下端与上述供水系统的出水端相通连接,上述输送管的上端与上述喷洒头相通连接。
上述喷洒头设置有若干个,各上述喷洒头沿上述处理腔室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且各上述喷洒头分别与上述输送管的上端相通连接。
上述输送通道的底面为由上述收集腔室向上述处理腔室方向向下斜的斜坡面。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气过滤系统,使用时,通过吸风机将外界的空气经进气口集中引入收集腔室内,收集腔室内空气再经输送输道至处理腔室内,此时供水系统给喷洒头供头,喷洒头喷出的水会将处理腔室内空气的细颗粒物击落至处理腔室的底部内,使经水吸附法处理后的空气不含有细颗粒物,同时处理后的空气再经排气口排出供国民呼吸,使国民呼吸到的空气不含有细颗粒物,提高了空气质量,避免了因空气中含有细颗粒物而造成人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和出现雾霆天气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收集腔室 1 进气口 11
出气口 12 处理腔室 2
排气口 21 进气口 22
供水系统 3 水体填充物 31
抽水泵 32 吸风机 4
排污阀 5 输送通道 6
斜坡面 61 喷洒头 7
输送管 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荣华,未经侯荣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60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