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管道上的可移动式支撑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6108.4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2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强;屠永安;陈开栋;包成华;滕志宏;徐梁宏;李晓峰;刘怡萍;郑万对;陈建军;陈方明;钱秋玲;周耀;江维安;陈其明;陈永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强 |
主分类号: | F16L3/02 | 分类号: | F16L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山群岛新区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管道 移动式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业管道、天然气管线、自来水管道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管道上的可移动式支撑座。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工业管道、天然气管线、自来水管道等的一些管道用的支撑座,由于支撑座设计的原因,支撑座与管道的配合处未满焊固定,这样水、空气等物质通过支撑座与管道之间的间隙处进入,积存下来,时间久后导致了管线与支撑座的配合处出现了腐蚀的现象,另外由于管线内部介质流动时,会产生共振效应,这样,支撑座底部的水泥支墩在振动效应的影响下,水泥支墩会出现下沉的问题,无法起到支撑的作用。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支撑座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管道上的可移动式支撑座,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支撑座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管道上的可移动式支撑座,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管道与管托的配合处不会出现腐蚀、管托不会出现位移的问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管道上的可移动式支撑座,包括支座、管托和硬质橡胶垫,所述支座上设有凹槽,所述管托的底部穿插于凹槽内,所述硬质橡胶垫放置于凹槽内且位于管托下方,所述凹槽的顶部设有向内侧延伸的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管托包括与管道相配合的弧形托板、三根支撑板和底板,所述三根支撑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弧形托板的两侧部和中部,三根支撑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底板的两侧部和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包括支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设于支板的两侧部与支板之间形成凹槽,所述第三挡板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挡板的顶端,第三挡板的另一端垂直延伸于凹槽的内侧,所述第四挡板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挡板的顶端,第四挡板的另一端垂直延伸于凹槽的内侧。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支板之间设有第一加强块,所述第二挡板与支板之间设有第二加强块。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橡胶垫为丁晴橡胶垫。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管道上的可移动式支撑座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通过将支座和管托可拆分的组合在一起,首先可将管托与管线的配合处进行满焊固定,隔绝空气与水的渗入,以保证管托与管线配合处不发生腐蚀的问题;
2:管托与支座不焊接固定,且在管拖和支座之间设置硬质橡胶垫,这样,当管线内部介质流动时,产生的共振效应,通过硬质橡胶垫可减轻对支座下方水泥支墩的振动效应,解决了大型管线水泥支墩容易下沉的问题;另外还可通过调整置硬质橡胶垫的厚度来保证管托的高度,
3:通过在凹槽的顶部设置挡板,可防止管托随意移出支座;
4:硬质橡胶垫选用丁晴橡胶垫,该橡胶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各项性能均适用于活动支撑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用于管道上的可移动式支撑座,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管道上的可移动式支撑座,包括支座1、管托2和硬质橡胶垫3,支座1上设有凹槽4,管托2的底部从凹槽4的一侧穿插于凹槽4内,硬质橡胶垫3放置于凹槽4内且位于管托2下方,用于支撑和调节管托2的高度;
管托2包括与管道相配合的厚度为8mm的弧形托板21、厚度为10mm的三根支撑板22和厚度为20mm的底板23,三根支撑板2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弧形托板21的两侧部和中部,三根支撑板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底板23的两侧部和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强,未经陈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61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接触控饭煲控制板
- 下一篇:提升天然气汽车发动机排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