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絮凝沉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7096.7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2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杰;辛玲;徐元清;高敏杰;韩志民;张孟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河南科技通律师事务所 41123 | 代理人: | 张建东 |
地址: | 475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废水处理 絮凝 沉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絮凝沉淀装置,属于工业废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主要存在的废水之一,大量的工业废水必须得到有效的处理,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达到相应的国家排放标准,避免污染环境。该类废水中以悬浮物和胶体粒子较多,实际生产中的沉淀池沉淀和过滤工艺也只能去除一定粒径范围的悬浮颗粒,还应加入絮凝药剂,通过絮凝沉淀处理,使废水中的分散的悬浮物胶体形成沉淀,从而去除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以及胶体粒子。如实用新型CN 202822882 U,包括池体、以及设置于池体并与之相连接的进水口、出水口、排泥管和排空管,设置于池体内部的搅拌机、导流管、 斜管和集水槽,设置于池体内的顶部的搅拌电机以及支架支撑装置,存在絮凝池难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形成的絮粒易破碎絮凝效果差、出口处易积泥、出水流量难以分配均匀以及絮凝池结构复杂、工程造价较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絮凝效果好、出水流量分配均匀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絮凝沉淀装置,其包括絮凝池和沉淀池,该絮凝池包括出水曝气室、至少三个絮凝池单元,所述絮凝池单元依次相连,各絮凝池单元中均安装有搅拌器,且各絮凝池单元设置有对应的出水口/进水口,以使待处理工业废水依次流经各絮凝池单元,所述出水曝气室紧邻于所述絮凝池单元,用于接收从絮凝池单元流出的絮凝污水,该出水曝气室的一侧设置为絮凝出水导流墙。
所述絮凝池单元容积相等。
所述搅拌器由电机和在轴上等距分布的搅拌桨构成。
所述各出水口/进水口对应地设置于各絮凝池单元的下部或上部,且依次高低交错分布。
所述曝气室中心有曝气管,贯通于该曝气室底部。
所述絮凝出水导流墙均匀分布导流墙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
结构装置简单,可改善水体絮凝反应条件,提高颗粒接触絮凝效果,能够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出口处不易积泥,絮凝出水流量分配均匀。
附图说明
图1 为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絮凝沉淀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絮凝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絮凝出水导流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符号说明如下:1-单元一,2-单元二,3-单元三,4-出水口一,5-出水口二,
6-出水口三,7-搅拌器,8-絮凝出水曝气室,9-曝气管,
10-絮凝出水导流墙,11-导流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絮凝沉淀装置,如图1、2及3所示,工业废水处理絮凝沉淀装置包括絮凝池和沉淀池,所述絮凝池包括至少三个容积相等的单元,依次为单元一1、单元二2、单元三3和絮凝出水曝气室8,所述絮凝单元中均安装搅拌器7,搅拌器7带有电机和搅拌浆,搅拌浆在轴上等距分布,可根据絮凝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随时调节各个絮凝单元的搅拌强度,一定速度下的旋转增加水流的紊流度,为絮凝提供合适的水力条件,有利于絮体的生成。所述出水口一4位于絮凝池单元一1和单元二2之间的下部位置,出水口二5位于絮凝单元二2和单元三3之间上部位置,水从出水口一4进入后旋流向上,絮凝生成的矾花从池体下面升上来,细小颗粒通过较大颗粒矾花时,由于接触凝聚的作用,容易被吸附,出水口三6位于单元三3和絮凝出水曝气室8之间下部位置,是废水进入絮凝出水曝气室的通道,三个出水口依次高低交错分布,水流经过三个单元的曲折流动,增加水体中悬浮物和粒子在絮凝过程中的接触碰撞次数和有效碰撞次数,使其絮凝体增大,达到较好的絮凝效果。所述絮凝出水曝气室8紧邻于絮凝池单元,用于接收从絮凝池单元流出的絮凝污水,絮凝出水曝气室8的一侧设置为絮凝出水导流墙10,导流墙上均匀分布导流墙孔11,曝气管9安装于絮凝出水曝气室8,贯通于该曝气室底部中心位置,以使水体曝气均匀,防止絮凝污泥在曝气室密集沉淀形成积泥,避免造成导流墙孔11堵塞。絮凝出水经导流墙孔均匀布水后进入沉淀池将絮凝污泥沉淀,对废水的絮凝沉淀效果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70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量施加装置
- 下一篇:牵伸丝用热箱和牵伸丝用加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