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8511.0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0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真一;早川博康;龟坂憲明;安原茂伸;杉田贵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安装结构,特别适用于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行驶用蓄电池。
背景技术
以电机为驱动源的电动汽车,安装有在向电机供电而使车辆行驶的同时在制动时等进行再生充电的蓄电池组(所谓的行驶用蓄电池)。该蓄电池组,具有:蓄电池壳体,其由蓄电池托盘和蓄电池盖板所构成;多个蓄电池,其收纳在蓄电池壳体内。这些蓄电池分别放置在蓄电池托盘的规定部位,并通过安装组件固定在蓄电池托盘上。
以往,在各个蓄电池的一个端部以及另一端部上分别设有固定用支架,各支架通过螺栓以及螺母固定在蓄电池托盘上,从而多个蓄电池分别单独地固定在蓄电池托盘上。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各个支架固定于蓄电池托盘上时,需要对每一个蓄电池进行定位,因此增加了工作量,从而导致作业效率的降低。相对于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3中,提出了一种通过1个组件安装多个蓄电池,从而提高作业效率的技术。
专利文献1所述的蓄电池固定结构,其中,多个蓄电池并排放置于蓄电池托盘上,并且,凹截面形状的蓄电池支架架设在这些蓄电池的上方,蓄电池支架的两个端部固定在蓄电池托盘上。据此,多个蓄电池通过一个蓄电池支架安装在蓄电池托盘上。
专利文献2所述的蓄电池安装结构,其中,两个蓄电池通过一个蓄电池固定件而固定。该蓄电池固定件,通过折弯具有弹性的板材两端侧而形成,在蓄电池固定件的折弯处,两个蓄电池被弹性按压而固定。
专利文献3所述的盖板结构,其具备:多个按压凹部,其与覆盖蓄电池托盘顶部的蓄电池盖板一体形成;弹性组件,其分别粘附在这些按压凹部的下面。在蓄电池托架上收纳的多个蓄电池,分别通过弹性组件被按压而固定。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许第3050010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1-16808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许第2758348号
然而,蓄电池具有充电时以及根据周围环境温度的上升而鼓胀的性质。因此,当蓄电池被束缚而固定时,有可能在鼓胀时发生破损。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蓄电池支架,由于形成为凹截面形状而不容易变形,因此在蓄电池鼓胀时负荷集中在其固定部位,有可能使蓄电池破损。
与此相对,专利文献2所示的蓄电池固定件,由于弹性按压蓄电池而固定,因此能够应对蓄电池的鼓胀。然而,该蓄电池固定件,由于在折返板材的两端侧而形成的部位上按压蓄电池,因此不能弹性按压比两端的数量即两个多的多个蓄电池。
反过来,根据专利文献3所示的具有按压凹部以及粘附于其下面的弹性组件的盖板,能够一边应对蓄电池的鼓胀一边固定多个蓄电池。然而,按压凹部及弹性组件是分别粘附不同材料的组件,并且,分别需要与各个蓄电池相对应的弹性组件,因此,会使部件数量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安装多个蓄电池,并且能够应对蓄电池鼓胀的蓄电池安装结构。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蓄电池安装结构具备,蓄电池托盘,其中并排放置着多个蓄电池;蓄电池支架,其为一张板,且固定在所述蓄电池托盘上,所述蓄电池支架具有从上方弹性按压并固定所述多个蓄电池的压合部,所述压合部分别对应所述多个蓄电池而设置,并且使所述蓄电池支架凹陷而形成。即,所述压合部从所述蓄电池支架向下方突出。
(2)优选地,所述压合部仅有一边与所述蓄电池支架相连续。
(3)优选地,具备固定部,其设置于所述多个蓄电池中相邻蓄电池之间的至少一个间隙,并在所述蓄电池托盘上固定所述蓄电池支架。
(4)优选地,所述蓄电池支架架设在所述多个蓄电池的顶部,在与该架设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具有凹部或凸部。
(5)优选地,所述压合部为朝向所述蓄电池而向下方突出的板簧,所述板簧在前端具有远离所述蓄电池的折返部。
(6)优选地,所述压合部具有多个所述板簧,所述多个板簧配置成可以消除按压所述蓄电池的分力中水平方向的分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安装结构,在一张板的蓄电池支架上,例如,能够将三个以上的多个蓄电池安装在蓄电池托盘上。据此,能够减少安装所需的工作量,还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85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磁性单组分墨粉显影系统
- 下一篇:一种MEMS传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