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炼焦系统的编码电缆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9729.8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5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赞淼;刘赞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成名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2 | 分类号: | H02G3/02;C10B41/00;C10B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焦 系统 编码 电缆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炼焦系统的编码电缆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炼焦指主要从硬煤和褐煤中生产焦炭、煤气、干馏炭及煤焦油或沥青等副产品的炼焦炉的操作活动;其过程一般为:炼焦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1000℃左右,通过热分解和结焦产生焦炭、焦炉煤气和炼焦化学产品的工艺过程。现代炼焦生产在焦化厂炼焦车间进行,炼焦车间一般由一座或几座焦炉及其辅助设施组成,焦炉的装煤、推焦、熄焦和筛焦组成了焦炉操作的全过程,每个炉组都配备有装煤车、熄焦车、拦焦机、熄焦车和电机车。
需要改进的是,在整个焦炉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系统中,需要设置编码电缆,其中推焦车、拦焦车、熄焦车、装煤车各两根,编码电缆中有若干对线,分为通信用对线和地址类对线两类,通信对线按一定的规律交叉,地址对线按照格雷码规律交叉,用护套封装后,安装在沿机车轨道一旁。为了提高焦炉作业的精确度,需要实现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从而达到生产全过程实行计算机集中管理控制。因此,针对以上方面,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利于规范推焦操作工艺、提高焦炉作业水平、提高焦炭质量、确保焦炉安全生产、可延长焦炉使用寿命的炼焦系统的编码电缆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炼焦系统的编码电缆连接结构,包括始端箱、终端箱以及段间箱, 位于始端箱与终端箱之间并列设置两个段间箱,所述始端箱与相邻的段间箱之间、以及终端箱与相邻的段间箱之间分别由编码电缆连接,位于两个段间箱之间由两根双向的通信电缆连接,同时,所述始端箱外部双向可逆连接中控柜。
相应地,所述编码电缆长度为51.2m,每个编码电缆外部设置橡塑护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炼焦系统的编码电缆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为:
⑴通过在各个箱体之间合理连接编码电缆、通信电缆,有利于促使自动生成推焦计划、自动生成生产记录,从而规范了推焦、熄焦等操作工艺、提高了焦炉作业水平;
⑵有利于实时动态显示推焦电流和平煤电流,实现了焦炉和机械电器设备的预检修,对保护炉体、延长焦炉使用寿命、保护机械和电器设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⑶规范了操作工艺,保证了焦炭结焦时间,对提高焦炭质量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⑷杜绝了红焦落地等推焦事故的发生,确保了焦炉安全生产;
⑸为进一步提高焦炉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控制建立了平台。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炼焦系统的编码电缆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炼焦系统的编码电缆连接结构,包括始端箱1、终端箱3以及段间箱2,位于始端箱1与终端箱3之间依次并列设置两个段间箱2,所述始端箱1与相邻的段间箱2之间、以及终端箱3与其相邻的段间箱2之间分别由长度为51.2米的编码电缆5连接,位于两个段间箱2之间由两根双向的通信电缆连接,同时,所述始端箱1外部双向可逆连接中控柜4;此外,位于每个编码电缆5外部设置橡塑护套,其表面光洁、无接头、无气孔、重量轻、阻燃、耐老化、耐寒、耐高温、不怕雨水、耐酸碱腐蚀、可防二氧化硫、阳光紫外线,以及可长期在-50℃- +100℃环境下工作。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案技术,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案的揭示,对于本案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成名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成名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97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