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释光环境剂量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9966.4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3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锦;张艳霞;岳会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锦 |
主分类号: | G01T1/11 | 分类号: | G01T1/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释光 环境 剂量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辐射剂量监测仪器,特别涉及一种热释光环境剂量计。
背景技术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形成了完整的新型核工业体系,各种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作为获取辐射累积剂量的一种重要手段,热释光方法除用于个人剂量测量外,在环境辐射累积剂量监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热释光剂量计是指由通常装在适用容器内的一个或多个热释光探测器组成的无源器件,按用途主要分为个人剂量计和环境剂量计两种。根据《个人和环境监测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GB/T10264-1988),热释光环境剂量计最短使用周期分为7天和30天两种,而实际常规环境监测中一般以3个月为最好,同时对光子无向性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热释光环境剂量计在形状设计上以对称结构为佳,能防止水和尘埃的渗入,并尽可能地避光,以避免阳光照射后吸热而导致热释光信息衰退。
目前,用于个人剂量监测的热释光个人剂量计形状和结构已经较为成熟,如卡片式、笔式和项链式等,但不能完全满足环境剂量计的需要。我国各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实际使用的热释光环境剂量计均为自主包装,随意性很大且极不规范,甚至经常出现直接将个人剂量计用于环境累积剂量测量的情况,开发一种专门用于环境辐射累积剂量测量的热释光环境剂量计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释光环境剂量计,适用于环境x、γ辐射累积剂量的测量。
本实用新型的热释光环境剂量计包括外层剂量计包装盒和内层探测器固定结构,整体结构设计为纽扣式。
所述外层剂量计包装盒为圆柱形白色或透明塑料盒,盒盖与盒身通过螺纹紧固连接,盒盖上方中心位置处设有挂环。
所述内层探测器固定结构为多角花瓣形黑色塑料体,分成固定座和固定盖两部分。
所述固定座向外延伸的各角中空且对称分布,中心为多面形柱体空间。
所述固定盖向外延伸角的数目与固定座相同,中心的一侧设有与固定座中心相适配的多面形柱体。
本实用新型的热释光环境剂量计具有如下优点:
1. 光子无向性好:外层剂量计包装盒为圆柱形,内层探测器固定结构为多角花瓣形,保证整体结构对称,且探测器片之间互不重叠和干扰,满足剂量计对入射光子无向性的要求;
2. 防水、防尘、避光:剂量计采取内外双层包装,外层为白色或无色塑料,内层为黑色塑料体,可以防水、防尘和避光;
3. 装、取片操作简单:外层剂量计包装盒的密封通过旋转螺纹进行,内层探测器固定结构的闭合方式为压合,当固定座和固定盖分离后,固定座中心的多面形柱体空间使得探测器片的安装和取出操作均可用镊子完成;
4. 结构设计合理:为达到电子平衡并消除β辐射干扰,热释光探测器的包装容器要求有合适的厚度,但探测器片本身厚度又极薄,本实用新型热释光环境剂量计通过将探测器片垂直插入内层固定结构的方式,保证外层包装盒和内层固定结构有一定的高度,便于产品的生产加工,同时便于内、外层包装的开启和封闭;
5. 布放方便:外层包装盒的盒盖上方中心位置处设有挂环,便于布放时剂量计在环境中的固定,同时整体形状设计为纽扣式,具有较好的隐蔽性,不易丢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释光环境剂量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释光环境剂量计实施例的内层固定座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热释光环境剂量计实施例的内层固定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如下:
如图1~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外层剂量计包装盒和内层探测器固定结构,整体形状设计为纽扣式。
所述的外层剂量计包装盒为圆柱形白色或透明塑料盒,盒盖(1)与盒身(2)通过螺纹紧固连接,盒盖(1)上方中心位置处设有挂环(3)。
所述内层探测器固定结构为六角花瓣形黑色塑料体,分成固定座(5)和固定盖(4)两部分;所述固定座(5)底面封闭,向外延伸的六个角(6)中空且对称分布,固定座(5)中心为六面形柱体空间(7)。
所述固定盖(4)向外延伸角(8)的数目有六个,固定盖(4)中心的一侧设有与固定座(5)中心相适配的六面形柱体(9)。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放置1~6个热释光探测器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锦,未经李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99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的智能水淋喷头
- 下一篇:一种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的储能式启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