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碳纳米管-镍”异质结的太赫兹电磁波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2503.3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5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家林;王迎新;张国伟;赵自然;韦进全;朱嘉麟;段素青;楚卫东;杨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3/12 | 分类号: | G01V3/12;C01B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异质结 赫兹 电磁波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赫兹波段的电子学器件,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碳纳米管-镍”异质结的太赫兹电磁波探测器件的设计及其制作。
背景技术
太赫兹波一般指频率在0.1THz到10THz范围的电磁波,波长在0.03mm到3mm之间,介于微波与红外光波之间。它在长波端与毫米波重合,而在短波端与红外光波重合,属于宏观电子学与微观光子学相互连接的桥梁与纽带。而这一“桥梁”在过去的较长时间里恰恰是人们很少触及的电磁波波段。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很好的途径获得这一波段的电磁波输出,既缺少适合该波段的辐射源,也没有相应的灵敏探测器和有效的传播技术等等。上世纪80至90年代之后,随着低维纳米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快速发展,基于各种原理而设计的太赫兹源不断问世,使得人们对太赫兹电磁波的研究兴趣和应用需求日益高涨。
太赫兹波具有较宽的频率范围、较小的光子能量与独特的传播特性。它的光子能量只有几毫电子伏特,因此不容易破坏被检测物质,对所探测的材料和样品的损伤较小,尤其适合对生物样品的探测。另一方面,太赫兹光子能量与许多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间隔相当,又与半导体材料中的子带能量跃迁匹配,因此太赫兹波可以与之产生作用的物质种类十分丰富,也就是说利用太赫兹光谱可以探测到大多数物质的结构和成分等信息。对太赫兹波段电磁波的开发和利用,将进一步推动电子通讯、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生物医学、国防安全、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的飞速发展。
目前太赫兹源的开发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关于太赫兹电磁波的应用主要包括光谱探测和成像两大方面。类似于可见光波段光谱探测及成像技术中需要高性能的光电转换器件以提高光谱和图像的探测灵敏度和分辨率一样,对于太赫兹波段的光谱探测和成像技术也亟需开发出高灵敏、快响应的适合太赫兹波段使用的电磁波探测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人们开始关注纳米结构作为太赫兹电磁波探测元件的可行性,但相关的技术还处在实验室探索和开发阶段。
文献资料表明,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于体材料的特殊能级结构和优异的光电子学性能。特别是近年来,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新型碳材料以其具有卓越的电学、热学、力学、光学等性能而被广泛关注。目前合成制备宏观长碳纳米管的成熟技术多种多样,例如本发明人已在文献【Ci LJ,Wei JQ,Wei BQ,Liang J,Xu CL,and Wu DH,CARBON(碳)2001,39(3):329-335】中报道过关于制备宏观长单壁碳纳米管的方法,而在文献【Wei JQ,Ci LJ,Jiang B,Li YH,Zhang XF,Zhu HW,Xu CL,and Wu DH,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材料化学杂志)2003,13(6):1340-1344】中报道过关于宏观长双壁碳纳米管的制备技术。但利用宏观长单壁或双壁碳纳米管材料和镍金属材料设计和制造太赫兹波段的电磁波探测器件目前尚未见报道。如何利用新型纳米材料的电子学特性研制并开发出性能优异的太赫兹电磁波探测器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利用碳纳米管材料所具有的特殊能级结构和优异的电子学性能,研制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响应速度为毫秒量级的太赫兹波段电磁波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镍”异质结的太赫兹电磁波探测器,其特征在于:该探测器包括一段碳纳米管束丝、两根镍电极、聚焦透镜、密封罩以及纳安级电流表;所述的碳纳米管束丝是由宏观长的碳纳米管束构成,碳纳米管束丝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镍电极连接,形成“碳纳米管-镍”异质结,碳纳米管束丝与两根镍电极连接后被真空封装在密封罩内,且两根镍电极分别被引出到密封罩外部;所述的纳安级电流表与镍电极露出密封罩外部的接线端连接;所述的聚焦透镜采用可透过太赫兹电磁波的聚焦透镜,聚焦透镜设置在密封罩的侧面,太赫兹电磁波束穿过密封罩上的聚焦透镜后直接照射在“碳纳米管-镍”异质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未经清华大学;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25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地感线圈的线阵相机扫描图像校正装置
- 下一篇:GPS接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