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碾米机上的压米调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2706.2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5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彭德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德玉 |
主分类号: | B02B3/00 | 分类号: | B02B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岗 |
地址: | 641418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碾米机 调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碾米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用于碾米机上的压米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大跨步的城市发展的今天,科技发展成为了主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机应用随处可见,比如普遍使用到的农机有碾米机、磨浆机、磨粉机、脱粒机等等;分别用于实现碾米、粉碎、磨浆、脱离等功能。
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素有“水稻种植大国”之称。并且我们大部分地区都是以大米为主食,大米是将谷粒经过碾制脱壳、筛糠分选加工处理制成的。在广大农村地区,传统的碾米加工作业是将谷粒送至加工点集中脱壳,再进行风选去糠即制得大米。这种传统的碾米机器体积庞大、价格高、噪音大,所生产的大米中碎米数量较多,米质差,出米率低。为改善碾米质量,近来,相继出现了一些小型碾米机,它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低廉,特别适合于农村家庭安装使用。(1)目前农用碾米机的基本结构,包括机架、电机、碾米辊、进料斗、出料斗;电机输出端通过皮带轮(皮带传动方式)带动碾米辊转动,予以实现碾米,众所周知,皮带易打滑,长时间使用后传动效果减弱;(2)传统碾米辊上仅单独设置有用于推进物料移动的螺旋,必须在风机配合下才能实现米、糠分离收集;(3)现有碾米进料斗未做任何检测改进,即使没有进料时,装置同样在运行,势必造成能源浪费;(4)现有的碾米机,米刀一旦损坏,需要更换才能进行加工作业,对于地处农村地区的使用者来说,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使用者,极为不方便;(5)并且传统碾米装置是通过人工手动闭合电闸开启电机,由于人工手动接触,存在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由于碾米设备使用频率较频繁,故容易被广大用户接受,然而现有的碾米结构较复杂,不便于组装及维护,因此使用起来存在诸多不方便;(6)现有碾米机出米处无任何调节碾米程度的装置,无法对碾米程度进行人工调节;故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此提供一种碾米机上的压米调节系统,该压米系统位于碾米转轴的侧边且整体安装在碾米外壳上;对碾米程度进行人工调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碾米机上的压米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压米调节系统位于碾米转轴的侧边且整体安装在碾米外壳上;该压米调节系统包括压米壳体、位于碾米外壳外表面的压米旋转调节钮以及调节装置;压米旋转调节钮与位于压米壳体内的调节端形成一体,调节端具有斜状接触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碾米机上的压米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作用块、圆形压米接触块、调节支撑架,作用块与调节支撑架上端挂架部分连接,圆形压米接触块与调节支撑架下端固定,使作用块与圆形压米接触块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整体,调节支撑架整体设置在压米转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碾米机上的压米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压米壳体的两侧分别具有用于筛架装配的卡扣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碾米机上的压米调节系统,用于调节碾米精度,使用时,手动旋转调节钮,旋转调节钮与位于压米壳体内的调节端形成一体,由于调节端具有斜状接触面;即转动旋转调节钮即可达到转动调节端,使斜状接触面对作用块产生作用力,由于作用块与圆形压米接触块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整体,即转动旋转调节钮可达到调节圆形压米接触块与碾米转轴间距的目的;当圆形压米接触块与碾米转轴间距较小时,碎米率高,当圆形压米接触块与碾米转轴间距较大时,碎米率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碾米机种的内部示意图
其中:1、压米调节系统,1a、压米壳体,1b、压米旋转调节钮,1c、卡扣端,1d、调节端,1e、斜状接触面,2、碾米转轴,3、碾米外壳,4a、作用块,4b、圆形压米接触块,4c、调节支撑架,4d、挂架部分,4e、压米转轴,5、筛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德玉,未经彭德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27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膨胀封隔器
- 下一篇:织物防皱防缩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