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加工脱硝催化剂的高能量利用率回转窑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3030.9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8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章国胜;荚玉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迪诺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22 | 分类号: | F27B7/22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34105 | 代理人: | 程霏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加工 催化剂 高能量 利用率 回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窑,尤其涉及用于加工脱硝催化剂的高能量利用率回转窑。
背景技术
脱硝催化剂的煅烧是在回转窑内将脱硝催化剂进行加热,使之慢慢脱去游离水和结合水,并在更高的温度下脱去绝大多数的硫,完成晶型的整理与转化,实现最好的粒度分布和比表面积。煅烧是一个强烈吸热的反应过程,工业上都采用回转窑进行煅烧,采用烟气和物料直接接触法加热煅烧。当然,由于偏钛酸组成的复杂性,煅烧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过程,整个的煅烧应该包含了游离水的蒸发,结合水的脱除,吸附硫的脱除,结合硫的脱除,催化剂的成长、聚集、晶型稳定与转化等诸多的过程,其中既包括了物理变化,也包括了化学变化。偏钛酸进入回转窑以后,虽然回转窑的进料部位温度很高,但是热量的传递需要时间,因此偏钛酸的温度升高并不快,此时尽管偏钛酸在滚动的过程中逐渐被加热,温度上升较慢,但游离水已经开始脱除,通常情况下在140℃以下是游离水的蒸发;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游离水完全脱除后,偏钛酸温度继续升高,但烧失量并未减少,意味着此时偏钛酸在积聚能量,当偏钛酸温度达到200℃时,结合水才开始脱除,在300℃时会达到较快的脱水速度,但是真正的脱水完全则需要在400℃以上;超过400℃时,部分吸附硫开始分解脱除;真正大量脱硫开始的温度在450℃以上, 后续是催化剂粒子晶型转变和稳定。
工业生产中,一般将煅烧的过程根据其物理化学变化分为四个阶段:脱水区、脱硫区、晶型转变区及粒子稳定区。
煅烧是催化剂生产能耗最大的工序,也是质量控制的最关键工序。传统的煅烧是通过燃烧器风机将温度由窑头部位传递至窑尾部位,温度递减。伴随回转窑转动。也有部分工厂通过输送轴向二次风传递调整各区的温度已达到各区的功能实现。但根据数据统计,回转窑的能量有效利用率只有15%左右,能量利用率低,能耗高,产品合格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用于加工脱硝催化剂的回转窑能量利用率低,能耗高,产品合格率低,为此提供用于加工脱硝催化剂的高能量利用率回转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加工脱硝催化剂的高能量利用率回转窑,它包括脱水区和脱硫区,所述脱水区的内壁上均匀设有若干径向通风孔。
上述方案的改进是所述脱硫区的内壁上均匀设有若干径向通风孔。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径向通风孔与所述回转窑的轴心偏离一定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脱水区和/或脱硫区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径向通风孔,使得脱水区和/或脱硫区内的物料与热风充分接触,加快脱水脱硫的速度,进而提高回转窑的能量利用率,降低能耗,产品合格率也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脱水区,2、脱硫区,3、径向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脱水区1和脱硫区2,脱水区的内壁上均匀设有若干径向通风孔3。
径向通风孔的数目不做限制,分布位置也不做限制,可以是均匀分布在脱水区的内壁上,与从脱水区经过的轴向风即图中所示箭头所表示的配合实现多角度对物料的接触加热。
同样可以在脱硫区的内壁均匀设有若干径向通风孔,径向通风孔的数目和分布位置也不做限制,与从脱硫区经过的轴向风配合实现多角度对物料的接触加热。
更优的方案是在脱水区和脱硫区都设有同样的径向通风孔,通过调节风量来实现对脱水区和脱硫区的温度控制要求。
径向通风孔可以是偏离回转窑轴心一定角度,该角度可以是15°、30°、60°或是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角度。这样径向风与轴向风交叉范围更大,与物料的接触面积也更大,进一步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当然也可以把径向通风孔设为朝向回转窑轴心即与回转窑的内壁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迪诺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迪诺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30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式叶片传热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托辊保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