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后桥输出轴轴端密封结构及相应的汽车后桥与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3989.2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3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董苗静;王雪峰;李晓龙;宋永辉;张伟;王忠海;乔君辉;吴子龙;焦娜永;杨建海;陈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40 | 分类号: | F16J15/40;F16J15/3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左燕生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后桥 输出 轴轴端 密封 结构 相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后桥输出轴轴端密封结构,及具有该密封结构的汽车后桥与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后桥输出轴轴端密封结构包括输出轴3、桥壳5、齿圈2、油封4、传感器8、制动器9等,如图1所示,齿圈2套装于输出轴3与传感器8之间,与输出轴3过盈配合,与传感器8小间隙配合,油封4套装于输出轴3与桥壳5之间,与输出轴3过盈配合起到双重密封作用,防止外界杂质进入润滑油中污染润滑油进而导致传动效率降低,以及防止润滑油进入制动器9进而影响制动安全性能。
现有的汽车后桥输出轴轴端密封结构中,油封4位于齿圈2一侧,油封4与轴支撑中心1(输出轴振动时其轴端部位无径向位移处的中心线为轴支撑中心)之间的距离较大,如图1所示,由结构力学分析可知,油封4与轴支撑中心1的间距越大,输出轴3于油封4所在部位处的径向位移越大。而油封4的密封依赖于油封4与输出轴3之间形成的厚度为0.003mm的线性油膜,当输出轴3发生径向方向的偏移时,油封4自身可提供一定程度的跟随补偿量,维持油膜环境,但是当输出轴3径向偏移量大到一定值,超出油封4的跟随响应能力时,则不能保证油膜形成,导致密封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桥输出轴轴端密封结构,其缩短了油封与轴支撑中心之间的轴向距离,以保证油膜的形成,提高油封密封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上述汽车后桥输出轴轴端密封结构的汽车后桥;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上述汽车后桥的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后桥输出轴轴端密封结构,包括输出轴、桥壳、固定在桥壳上的传感器、套装于输出轴与传感器之间的齿圈、套装于输出轴与桥壳之间的油封,所述输出轴振动时以其轴端部位无径向位移处的中心线为轴支撑中心;
所述齿圈内设有用于放置油封的空间,油封位于该空间内;油封靠近轴支撑中心的端面与轴支撑中心的距离为25-40mm。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油封与桥壳之间固联有用于限制油封倾斜的导向柱。
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油封所处空间为由从远离轴端的端面起沿轴向凹陷的凹槽;齿圈的内周面轴向长度小于外周面轴向长度。
作为再进一步限定,所述凹槽拐角处为圆角。
作为更深一步限定,所述齿圈的外周面与端面之间经倒角过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桥,它包括上述的汽车后桥输出轴轴端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了一种汽车,它包括上述的汽车后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①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桥输出轴轴端密封结构中,油封与轴支撑中心的距离为25-50mm,可保证油封与输出轴配合形成油膜,达到油封双重密封的要求;
②油封与桥壳之间固联的导向柱用于对油封导向压装,防止油封压装倾斜而使油封主唇口与输出轴之间不能形成线接触,造成的密封失效;
③齿圈凹槽拐角处设计成圆角,是为了避免应力集中;齿圈的外周面与端面之间经倒角处理,是为了在不降低齿圈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齿圈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桥输出轴轴端密封结构适合应用于各种汽车后桥上,进一步应用于各种汽车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输出轴轴端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轴支撑中心;2、齿圈;3、输出轴;4、油封;5、桥壳;6、导向柱;7、凹槽;8、传感器;9、制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汽车后桥输出轴轴端密封结构,结构如图2-3所示,包括输出轴3、桥壳5、齿圈2、油封4、传感器8及制动器9。
传感器8由螺钉固定在桥壳5上。齿圈2套装在输出轴3与传感器8之间,与输出轴3过盈配合,与传感器8小间隙配合。齿圈2内设有用于放置油封4的空间,该空间为由从远离轴端的端面起沿轴向凹陷的凹槽7,齿圈2的内周面轴向长度小于外周面轴向长度。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凹槽7的拐角处经圆角处理。为了减轻齿圈重量,齿圈2的外周面与端面之间经倒角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39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齿面软密封蝶阀
- 下一篇:旋转喷射泵专用机械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