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精度轴角编码联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6495.X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5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刘维明;师民祥;张万才;何翠瑜;郑元鹏;杜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D11/00 | 分类号: | G01D11/00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 |
地址: | 050081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精度 编码 联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高精度轴角编码联接装置,适用于轴承跨距较大且又对轴角传输精度要求很高的设备,可广泛应用于高精度重型机械及大型天线等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口径天线和多数大型机械的轴角编码均采用将轴角编码器与转动轴2轴端连接,如图1所示。采用这种连接,当转动轴轴承支撑A、B点跨距非常大并且轴载荷W又很重时,转动轴将发生弯曲变形,从而在轴端产生径向位移b和转角α。对于大型设备,例如50米口径以上天线,其轴承支撑跨距约30~40米或更大,轴弯曲产生的径向位移b可达几毫米;同时大多数情况下,此种设备组成转动轴的结构并不是各方向对称的,所以在转动轴旋转过程中径向位移b和转角α是随轴刚度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当轴角编码器与转动轴轴端连接,径向位移b和转角α将会对轴角传输带来误差,且很难采用机械和数据修正方法予以大幅降低,造成轴角传输精度不能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满足轴角传输精度要求需要的高精度轴角编码联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高精度轴角编码联接装置,包括转动轴本体、基准板和独立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转动轴本体的一端开设有圆槽,圆槽的中心线与转动轴的轴线相重合,圆槽的槽底与转动轴支撑轴承的受力中垂面相齐平;基准板固定联接在圆槽的槽底,独立编码装置的传动轴通过柔性联接轴与基准板进行联接。
其中,所述的基准板通过调平螺钉和固定螺钉固定联接在圆槽的槽底。
所述的柔性联接轴包括空心轴和簧片式联轴器,簧片式联轴器固装在空心轴的一端。
所述的独立编码装置包括轴角编码器,轴角编码器的输出轴与传动轴相联接。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反映出的缺点和不足,当轴角编码器连接点置于轴承中垂面处(图1中A点),径向变形几乎消除,采用柔性联接轴又大幅度降低摆角变形α对独立编码装置扰动,再采用精加工的独立编码装置(含有轴角编码器),就可实现转动轴与轴角编码器之间高精度转角传送。降低或大部分消除了转动轴变形对轴角传输的影响,同时在转动轴转动范围内,角度传输误差值平稳,这将有利于系统误差修正提高了轴角传输精度。
2.在转动轴产生较大变形情况下,采用本实用新型,编码器安装、调整方便。
3.采用本实用新型降低或大部分消除了转动轴变形,几乎消除了作用于编码器上的径向力,可提高编码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转动轴变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联接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独立编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中:1为轴承座组合,2为转动轴,3为基准板,4为转动轴支撑轴承、5为柔性联接轴,6为调整工艺套,7为固定罩,8为独立编码装置,9为调平螺钉,10为固定螺钉。
图3中:11为空心轴,12为簧片式联轴器。
图4中:13为传动轴,16为轴套组合,14为联轴节、15为轴角编码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图3和图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转动轴本体、基准板3和独立编码装置8,在转动轴本体的一端开设有与圆槽,圆槽的中心线与转动轴的轴线相重合,圆槽的槽底与转动轴支撑轴承4的受力中垂面相齐平;基准板3固定联接在圆槽的槽底,独立编码装置8的传动轴13通过柔性联接轴5与基准板3进行联接。所述的基准板3通过调平螺钉9和固定螺钉10固定联接在圆槽的槽底。
柔性联接轴5包括空心轴11和簧片式联轴器12,簧片式联轴器12固装在空心轴11的一端。所述的独立编码装置包括轴角编码器15,轴角编码器15的输出轴与传动轴13相联接。
实施例中,簧片式联轴器12在圆周方向和径向具有较大刚度,仅允许轴向产生偏转角。
实施例中,轴角编码器15安装于独立编码装置8上,独立编码装置8中传动轴13、轴套组合16及联轴节14均需高精度制造。轴角编码器15根据其结构不同可通过联轴节14连接,也可直接套装在传动轴13上。
实施例具体安装、调整过程如下:
(1)先将基准板3初装于转动轴2上的圆槽的槽底,再将柔性联接轴5装于基准板上3;
(2)用调整工艺套6将基准板3和柔性联接轴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64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