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滤棒成型机内粘胶上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6765.7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7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冀庆明;张卫星;高尊华;王军;王萍;李景伟;马庆辉;杨锋;范朝霞;郭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黄金叶实业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C5/52 | 分类号: | A24C5/5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王聚才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粘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棒成型机领域,尤其是涉及滤棒成型机的粘胶上胶系统。
背景技术
滤棒成型机原机内胶线供胶系统的结构:
供胶系统是由胶水箱、冷胶管路齿轮泵、喷嘴体和胶水内等组合而成。当供胶装置接到上胶信号时,电磁离合器结合起动供胶的齿轮泵,并接通电磁阀打开压缩空气控制的喷胶器中的喷针,打开喷嘴,把冷胶涂沫到盘纸上完成供胶。冷胶胶液采用的是乳胶,在供胶一段时期后,齿轮泵中的油封将会产生硬化现象。因此在冷胶胶水箱的下部有一贮存罐加入一定量的甘油(丙三醇),用于防止油封硬化。
内粘胶的作用:内粘接胶线采用冷胶(PVA 白乳胶)粘接丝束纤维和成型纸,以防止丝束在成型纸中滑动,为高速搓板式滤棒接装机的滤嘴装接提供便利,提高滤嘴接装率,减小滤棒固化过程中产生的缩头、变形现象。
成型机原机内胶线供胶系统使用存在问题:
由于成型机整机结构、胶泵安装位置、胶泵本身结构、新配件价格昂贵等原因上胶装置维修保养困难、维修费用高,由此造成供胶不稳定甚至出现无粘胶胶线问题,为了保证滤棒质量提高滤棒内丝束和滤纸的粘结强度,普遍采用两条粘接线。供胶装置原设计是单胶线供胶,使用双胶线方式生产滤棒过程中受齿轮传动装置速比的限制增加一条胶线后上胶量不足,为解决维修保养和上胶量的问题普遍的做法是将原装置改为自流式供胶,胶量的控制由装在胶箱上的两个阀门手动调节两条胶线上胶量,虽能满足胶量的供给但胶量不能随成型机速度变化,调整上胶量完全依靠目测观察调整准确度稳定性很差,为保质量不得不将上胶量加大,这样就造成诸如:分烟轮结垢严重、掉嘴、嘴棒碰头影响嘴棒外观质量、输送辅联设备发射管道胶垢严重频繁出现堵管故障影响卷包车间生产、造成无谓的浪费使成本消耗偏高,若胶液内有杂质堵塞喷胶器就会造成无胶线出现质量事故等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棒成型机内粘胶上胶系统,内粘胶供胶速度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滤棒成型机内粘胶上胶系统,包括胶泵,所述胶泵包括螺杆和柱筒状的壳体,壳体内横向设有转动孔;所述螺杆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半部分为连接杆,右半部分上设有螺纹,螺杆的右半部分位于转动孔内,所述螺杆的外径和壳体的内孔直径相适配;所述螺杆左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壳体的右端上侧设有进胶口,所述壳体左侧的下端设有出胶口,转动孔分别与进胶口、出胶口连通。
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由施加控制器控制连接。
所述施加控制器包括液晶显示模块、运行控制部分、电机驱动电路、接口电路、电源,所述运行控制部分、电机驱动电路与步进电机控制连接。
所述转动孔为光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旋推进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安全可靠、使用维修方便、输出胶液连续均匀、并有适当稳定的压力等优点。供胶速度非常稳定,安全可靠,解决了现有供胶系统存在的堵塞、断续甚至无胶的情况,对于滤棒成型机稳定工作,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保证了成品滤棒的外观品质和内在质量。
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数月,根据使用情况和质量跟踪检测、成本消耗统计,结果证明该系统上胶量稳定可控、上胶量能够根据成型机生产速度追踪变化,性能稳定可靠,可以单独调整任意胶线的上胶量,分烟轮结垢、发射管道胶垢产生的故障大为降低、成本消耗相应降低,清洗维修快捷方便,上胶系统整体造价低廉、安装、调整、操作简单方便。通过使用改进后的内粘胶系统,通过上胶量的调整,在保证滤棒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减少白胶的消耗达到节约成本效果。因有输出检测避免了无胶线的的现象出现,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保证了成品滤棒的外观品质和内在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施加控制器、驱动电机4和胶泵。
如图1、2所示,胶泵根据螺旋推进的原理设计而成,胶泵的主要工作部件是螺杆1和柱状筒的壳体2,两者装配形成泵的密封腔室3。壳体2内横向设有转动孔8;所述螺杆1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半部分为连接杆10,右半部分上设有螺纹9,螺杆1的右半部分位于转动孔8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黄金叶实业总公司,未经郑州黄金叶实业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67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标准托盘
- 下一篇:快速紧凑型折叠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