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防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9003.2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6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越;毛文才;黄新平;张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天神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12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42107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4319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防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锂离子电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过充、过放、过电流或者是外部短路等情况时,锂离子电池就会容易产生爆炸的危险,研究其爆炸的主要原因大体如下:1、负极容量不足,析锂形成锂枝晶;2、内部短路,电池内部热失控;3、水份含量过高,与电解液和正极反应形成大量气体,使内压急聚升高;4、过充,负极析锂,电解液分解;5、外部短路,导致电池内部短路等。为了有效防止电池爆炸时对外界的伤害,就必须在电池设计过程中设计防爆结构,目前,电池的防爆设计主要是通过在盖帽上开设泄压孔,当电池内部气压过大将要爆炸时,气压就会从该泄压孔泄压,从而达到防爆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仅通过盖帽处的泄压孔无法及时有效排泄掉电池内部的气压,还是会出现爆炸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泄压速度快,泄压效果好,可有效降低电池爆炸机率的锂离子电池的防爆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锂离子电池的防爆结构,包括有外壳、盖帽、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和负极呈卷绕状位于外壳内,正极通过正极耳与盖帽焊接在一起,负极通过负极耳与外壳内底部焊接在一起,盖帽紧密盖置在外壳上,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压痕。
所述压痕在外壳上呈纵向布置。
所述压痕在外壳上沿外圆周均匀分布。
所述压痕的上端距外壳顶部20—23毫米,压痕的下端距外壳的底部15—18毫米。
所述压痕的深度为0.1—0.15毫米。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在充分满足外壳本身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在外壳上压制向外凸出的压痕形成防爆泄压孔,结构设计十分合理,不仅泄压速度快,而且泄压效果好,从而有效降低了电池爆炸机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的防爆结构,包括有外壳1、盖帽2、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和负极呈卷绕状位于外壳1内,正极通过正极耳与盖帽2焊接在一起,负极通过负极耳与外壳1内底部焊接在一起,盖帽2紧密盖置在外壳1上,所述外壳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纵向的压痕3,该压痕3在外壳1上沿外圆周均匀分布,一般为2至4条纵向压痕为宜,所述压痕3的最佳尺寸为:所述压痕3的上端距外壳顶部20—23毫米,压痕3的下端距外壳的底部15—18毫米,所述压痕3的深度为0.1—0.15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天神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天神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90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