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液真空循环脱气单嘴精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9250.2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3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雷洪;耿佃桥;赵岩;陈洪民;代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C7/10 | 分类号: | C21C7/10;C21C7/068;C21C7/06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循环 脱气 精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液真空循环脱气单嘴精炼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获取超低碳钢及其它特殊钢种,所能采取的方法有RH法和REDA法,即对钢液的真空循环脱气精炼的方法,对于现有的采用RH法的真空循环脱气精炼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上升管吹入氩气,同时在抽真空的作用下,驱动钢包内的钢液通过上升管进入真空室内,然后钢液再由真空室通过下降管回到钢包内,完成一次钢液的循环。
现有的采用RH法的真空循环脱气精炼装置,主要功能有脱氢、脱氮、脱碳、喷粉脱硫、喷粉脱磷、脱氧并去除脱氧夹杂物、均匀钢液成分及温度等。在实际生产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真空室的钢液流量决定着钢液真空循环脱气精炼的效率,因而各钢厂都把真空循环脱气精炼装置的循环流量作为最重要的技术参数。
但现有采用RH法的真空循环脱气精炼装置依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由于钢液的精炼效率会受到循环流量的影响,而现有真空循环脱气精炼装置的钢液循环流量却存在一个上限值,当上升管吹入的氩气超过饱和值时,循环流量不再增加,反而减小;
2、由于真空室中的钢液表面无保护渣覆盖,脱氧后生成的夹杂物主要在钢包内去除,而脱氧夹杂物的上浮速度直接影响了脱氧时间的长短,但现有真空循环脱气精炼装置无法有效增加脱氧夹杂物的上浮速度,即无法有效提高脱氧夹杂物的去除速率;
3、现有真空循环脱气精炼装置无法有效解决钢包内死区的问题。
对于REDA法来说,是将采用RH法的真空循环脱气精炼装置内上升管和下降管合并成一个单独的浸渍管,也被称作单嘴精炼炉。单嘴精炼炉是通过钢包底部吹入氩气,通过氩气的上浮对钢液进行搅拌,同时驱动钢包内的钢液向上运动,并实现钢液在钢包、浸渍管及真空室之间的循环。
单嘴精炼炉与采用RH法的真空循环脱气精炼装置相比,结构更加简单,氩气气泡的做功行程更大,钢液的循环流量更大,钢液循环过程中的温降小,脱气率更高,但单嘴精炼炉同样存在不足之处:钢液在浸渍管内循环流动过程中,容易发生钢液流的紊乱,上升中的钢液与下降中的钢液易发生冲撞而掺混在一起,从而导致钢液的循环流量的降低,使钢液的精炼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钢液流动更加稳定、有效提高钢液的循环流量及有效提高钢液精炼效率的钢液真空循环脱气单嘴精炼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钢液真空循环脱气单嘴精炼装置,包括钢包、真空室及浸渍管,所述真空室的底部与浸渍管的一端相连通,浸渍管的另一端位于钢包内;其特点是在浸渍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侧喷氩嘴,侧喷氩嘴在浸渍管的管壁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在与浸渍管下端管口相对的钢包底部设置有若干底喷氩嘴,底喷氩嘴呈圆形排列且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在钢包底部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喷氩嘴。
所述钢包为圆筒形或椭圆筒形。
所述钢包的中心线与真空室的中心线相重合。
所述中心喷氩嘴至少为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浸渍管上的侧喷氩嘴与钢包底部的底喷氩嘴配合喷氩作业,使钢液实现由钢包经浸渍管内管壁流向真空室,在真空室内钢液会由圆周向中心流动,再流向浸渍管中心,并沿着浸渍管中心向下流回钢包,即钢液沿管壁环状上升、从浸渍管中心柱状下降的方式循环流动,如此可使钢液稳定循环流动,使钢液的循环流量保持在很高的水平;由中心喷氩嘴喷出的适当量的氩气,在下降钢液的冲击下会形成更多的小氩气气泡,由此增大了氩气气泡的表面积;通过侧喷氩嘴、底喷氩嘴及中心喷氩嘴的共同喷氩作业,不但加大了钢液的掺混力度,缩短了钢液的混匀时间,更有助于钢液在钢包内的搅拌,从而增大了钢液脱碳、脱氮的效率,有效提高了脱氧夹杂物的去除速率,最终提高了钢液的精炼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液真空循环脱气单嘴精炼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钢液流动示意图;
图中,1—钢包,2—真空室,3—浸渍管,4—侧喷氩嘴,5—底喷氩嘴,6—中心喷氩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92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色方格运动经编面料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高温电控柜的挡渣塞投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