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对水库入库口的水源进行防护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9670.0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1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君勤;颜廷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15/00 | 分类号: | E02B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10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水库 入库 水源 进行 防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水库入库口的水源进行防护的结构,属于对污染水源进行治理的结构。
背景技术
水库,一般的解释为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可以利用来灌溉、发电、防洪和养鱼。它是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水库建成后,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发电、养鱼等作用。有时天然湖泊也称为水库(天然水库)。水库规模通常按库容大小划分,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等,现在随着人口的增长,在城市周边的水库是城区集中式供水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但监测数据表明水库总氮连续多年超标,其余总磷、铁等指标超标现象也时有发生,水库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域标准,对城区集中供水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水库一般都是由引水渠,引水渠沿线途经了大片农田,且当地农业生产存在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大水漫灌等问题,确定了水库水源地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污染。传统的治理手段效率低,不能满足人们日常饮用水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水库水源地受到污染治理的手段效率低,不能满足人们日常饮用水标准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对水库入库口的水源进行防护的结构,该结构通过多重的结构,能够有多重的处理功能,对库区水源地进行有效的治理,效率高,处理后的水质满足人们日常饮用水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用于对水库入库口的水源进行防护的结构,包括两条隔离网,隔离网的底面设置有土地,土地中设置有固定桩,固定桩一端设置在土地中,另一端与隔离网接触,两条隔离网之间设置有人工浮床,且人工浮床和土地之间存在间隙。固定桩为若干个,每相隔一定的距离安装一个固定桩,将固定桩伸入到隔离网的孔洞中,实现固定,人工浮床是用于种植植物净化水。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浮床为塑料泡沫板,塑料泡沫板为两块,每一块塑料泡沫板靠近一条隔离网,两块塑料泡沫板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塑料泡沫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通孔中每相邻的通孔之间的距离为4cm至6cm;所述通孔中每相邻的通孔之间的距离为5cm。为了使得人工浮床能够浮与水面,优先采用塑料泡沫板,同时塑料泡沫板又能够防止在水中的腐坏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土地上设置有坡道,坡道和人工浮床分别设置在对应隔离网的两侧,坡道的底端与隔离网远离人工浮床的一端接触;所述坡道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至60°;坡道与水平面之间的最佳夹角为45°。坡道上采用植物措施进行防护,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具体植物选择当地适生百叶草等种类。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网采用尼龙网或不锈钢丝网制成。隔离网根据具体位置采用合适的材料,一般气候湿度大时采用尼龙网,湿度较小时采用不锈钢丝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通过多重的结构,能够有多重的处理功能,对库区水源地进行有效的治理,效率高,处理后的水质满足人们日常饮用水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土地;2—坡道;3—固定桩;4—隔离网;5—塑料泡沫板;6—通孔;7—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用于对水库入库口的水源进行防护的结构,包括两条隔离网4,隔离网4的底面设置有土地1,土地1中设置有固定桩3,固定桩3一端设置在土地1中,另一端与隔离网4接触,两条隔离网4之间设置有人工浮床,且人工浮床和土地1之间存在间隙。工程建设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每隔5~8米设置1处固定桩3,为防止水位上涨后垃圾进入岸边湿地带,设计布设垃圾隔离网4。人工浮床浮于水面,留有足够的空隙给水流动。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人工浮床为塑料泡沫板5,塑料泡沫板5为两块,每一块塑料泡沫板5靠近一条隔离网4,两块塑料泡沫板5之间存在间隙。塑料泡沫板5之间的间隙为水面7,是方便水流的流动,同时使得水流能够直接与空气接触,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同时利用紫外线杀毒。
所述塑料泡沫板5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6,通孔6中每相邻的通孔6之间的距离为4cm至6cm;通孔6中每相邻的通孔6之间的最佳距离为5cm。通孔6中种植美人蕉等适生、水质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用于对水中的磷、铁等进行吸收,保证水质符合饮用水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96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