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围内隔音垫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9852.8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2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杰;刘子涵;石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围内 隔音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围内隔音垫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且人们对汽车各方面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汽车噪音是衡量汽车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准。通常用来控制噪音的方法为隔音,利用隔音材料制成隔音装置将噪音及其它环境隔离。为了减少噪音,目前常用在汽车的前地板上安装隔音装置,即前围内隔音垫。
通常前围内隔音垫包括重度层和低密度消音层。然而,汽车的前地板上安装前围内隔音垫后,使得驾驶员腿部的活动空间变小。当驾驶员活动腿部时,极易碰撞到前围内隔音垫而对小腿产生的严重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有效减少对驾驶员的小腿产生伤害的前围内隔音垫及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前围内隔音垫,设置于汽车的前地板上,所述前围内隔音垫包括隔音垫及与所述隔音垫本体一体成型的腿部停靠部件,其中所述腿部停靠部件的其中一部分嵌设于所述隔音垫本体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腿部停靠部件为硬质泡沫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隔音垫本体包括第一端,且所述隔音垫本体设有一个贯穿所述第一端的预埋盲槽,所述腿部停靠部件预埋在所述预埋盲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隔音垫本体上设有一个与所述预埋盲槽贯通的开口,且所述腿部停靠部件通过所述开口外露于所述隔音垫本体。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前地板及上述前围内隔音垫,且所述前围内隔音垫安装在所述前地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地板包括安装面,所述隔音垫本体安装在所述前地板的安装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隔音垫本体的形状与所述安装面的形状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前围内隔音垫及汽车通过在隔音垫本体内设置与隔音垫本体一体成型的腿部停靠部件,利用腿部停靠部件降低了驾驶员的腿部与前围内隔音垫碰撞时对驾驶员小腿造成的伤害,此外,腿部停靠部件同时起到了歇脚作用,降低了驾驶员小腿的疲劳感。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的部分零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该汽车包括前围内隔音垫;
图2表示的是图1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的是图2中沿着线A-A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前地板1及安装在前地板1上的前围内隔音垫3。
请结合参照图3,前围内隔音垫3包括隔音垫本体31及与隔音垫本体31一体成型的腿部停靠部件32,其中,腿部停靠部件32的其中一部分嵌设于隔音垫本体31的内部。这样,利用腿部停靠部件32降低了驾驶员的腿部与前围内隔音垫3碰撞时对驾驶员小腿造成的伤害,此外,腿部停靠部件32同时起到了歇脚作用,降低了驾驶员小腿的疲劳感。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腿部停靠部件32为常用的硬质泡沫材料制成。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3,隔音垫本体31包括第一端311,且隔音垫本体31设有一个贯穿第一端311的预埋盲槽(未标号)。腿部停靠部件32预埋在隔音垫本体31的预埋盲槽内,从而与隔音垫本体31成为一体。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3,前地板1包括安装面11,且隔音垫本体31安装在前地板1的安装面11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3,隔音垫本体31的形状与前地板1的安装面11的形状相适应。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3,隔音垫本体31上还设有一个与预埋盲槽贯通的开口(未标号),使得腿部停靠部件32通过该开口外露于隔音垫本体31。
由上述叙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前围内隔音垫及汽车通过在隔音垫本体31内设置与隔音垫本体31一体成型的腿部停靠部件32,利用腿部停靠部件32降低了驾驶员的腿部与前围内隔音垫3碰撞时对驾驶员小腿造成的伤害,此外,腿部停靠部件32同时起到了歇脚作用,降低了驾驶员小腿的疲劳感。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98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母线排加工机的多功能废料收纳装置
- 下一篇:带材热轧导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