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装式绕线架及具有组装式绕线架的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0351.1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1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侯清渊;陈其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耀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29;H01F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装 式绕线架 具有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绕线架及具有绕线架的变压器,特别是一种可组装组合而成的组装式绕线架及具有组装式绕线架的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电子产品中相当重要的电子零件之一,主要是用以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而一般的变压器由铁芯(或磁芯)和线圈组成,线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绕组,其中接电源的绕组叫初级线圈,其余的绕组叫次级线圈,并利用铁芯(或磁芯)与初级线圈及次级线圈产生电磁耦合感应。
而现有变压器中所使用的绕线架,即供以绕设线材而形成初级线圈及次级线圈,但在现有制造上因应生产线的流程须先绕线形成一个线圈,完成后再进行绕线以形成另一个线圈,若绕线过程中若有出错或延宕,将影响后续制程的进行并降低产出效能。
另外,现有的绕线架为一体成形的结构,由于变压器的规格种类相当多元且繁琐,较少有固定规格可沿用,若欲制造不同尺寸的变压器时,就得对应制造不同的绕线架,因此业者不仅必须重新设计模具、订制符合需求的变压器,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成本,对业界生产来说也是困扰之一。
因此,以需求来说,设计一个在制程上可同时分别缠绕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且组装上可便于更换不同线圈的组合,以提供业者快速且客置化的组装式绕线架及具有组装式绕线架的变压器,已成市场应用上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即是提出一种组装式绕线架及具有组装式绕线架的变压器,其可同时分别缠绕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以提高生产效率,且可更换调整初级线圈或次级线圈,而无须重新开设模具以降低制造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及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一种组装式绕线架,其包含一第一绕线本体及一第二绕线本体,该第一绕线本体具有一第一绕线基座及一接脚座,该第一绕线基座由上而下设有一第一上面板、一第一连接件及一第一下面板,且该第一上面板、该第一连接件及该第一下面板中心穿设有一第一贯孔,而该接脚座包含一第一接脚端及一第二接脚端,该第一接脚端的一侧连接设置于该第一下面板的一侧底部,另一端设有多个第一接脚,该第二接脚端的一侧连接设置于该第一下面板的另一侧底部,而该第二接脚端的另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接脚;以及该第二绕线本体设置于该第一绕线本体上,该第二绕线本体由上而下设有一第二上面板、一第二连接件及一第二下面板,且该第二上面板、该第二连接件及该第二下面板中心穿设有一第二贯孔,该第二贯孔的大小等同于该第一绕线基座的大小,以通过该第二贯孔使该第二绕线本体穿设并组装于该第一绕线本体上。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绕线本体的该第二下面板底部凸设有多个定位卡合点,而该第一绕线本体的该接脚座靠近该第一下面板处并相对应该些定位卡合点的位置上凹设有多个定位卡接槽,当该第二绕线本体组装至该第一绕线本体上,该第二绕线本体通过该些定位卡合点卡合至该第一绕线本体的该些定位卡接槽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二绕线本体的该第二下面板底部凹设有多个定位卡合槽,而该第一绕线本体的该接脚座靠近该第一下面板处并相对应该些定位卡合槽的位置上凸设有多个定位卡接点,当该第二绕线本体组装至该第一绕线本体上,该第二绕线本体通过该些定位卡合槽卡合至该第一绕线本体的该些定位卡接点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再提出一种变压器,其包含一如前述的组装式绕线架及一铁芯组,而该铁芯组对合设置于该组装式绕线架外部,其包含一上铁芯及一下铁芯,该上铁芯设置于该组装式绕线架上方,该下铁芯设置于该组装式绕线架下方,使该上铁芯及该下铁芯与该组装式绕线架产生电磁感应。其中,该上铁芯包含一上基板及一上卡脚,且该上卡脚设置于该上基板中央,以卡设于该第一贯孔上侧,而该下铁芯包含一下基板及一下卡脚,且该下卡脚设置于该下基板中央,以卡设于该第一贯孔下侧。
在一实施例中,变压器更包含一第一线圈、一第二线圈及二侧盖,该第一线圈缠绕于该第一绕线基座的该第一上面板及该第一下面板之间,且电性连接 该些第一接脚,该第二线圈缠绕于该第二绕线本体的该第二上面板及该第二下面板间,且焊接连结至该些第二接脚,该些侧盖分别设置于该组装式绕线架的该第一绕线基座的两侧,以增加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间的爬电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耀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耀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03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通信网络干扰综合测试仪
- 下一篇:线缆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