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缝型的桥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0439.3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3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宝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D19/06 | 分类号: | E01D19/06;E01D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缝 桥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缝型的桥头结构。
背景技术
在桥梁结构设计中,通常在桥梁的两梁端之间或梁端与桥台之间设置伸缩缝,以适应温度伸缩变形的需要。伸缩缝宽度的大小由两缝之间的结构长度、上部结构的类型、上部结构所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及桥梁所处环境的季节性温度变化值等综合确定。
桥面伸缩结构由于设置在梁端构造薄弱部位,很难与后浇的钢筋混凝土有效的连接,且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反复冲击作用,长期暴露在大自然中,因此,成为桥梁结构最易遭到破坏而又较难修复的部位。桥梁伸缩结构一旦破坏,可引起很大的车辆冲击荷载,进一步恶化行车状况,加剧降低桥梁使用寿命。桥面伸缩结构损坏的维修,一般要在封闭交通状况下进行的,给本来就拥挤的交通带来更加不利的影响。此外,桥面漏水还会对桥梁下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腐蚀与损害。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已将桥面伸缩结构的病害列为中小桥梁六大典型病害之一,并在《中小跨径桥梁典型病害防治手册》中,从设计、施工、运营养护等多方面分析了桥面伸缩装置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加固维修方法。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开始建设整体式无缝桥梁,但直至20世纪60~70年代,此类桥梁才开始大规模地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建设的整体式无缝桥梁超过10000座,而美国各州对无缝桥梁的设计要求和规定的详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包括桥长、桥梁斜交角、桥台高度和温度位移等,有些州制定了详细的设计导则,而另一些州则对此类桥梁的设计规定较少,说明在整体式无缝桥梁设计方面,美国也处在摸索发展阶段,经验设计仍将是整体式无缝桥梁的重要设计方法。我国对无缝桥梁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具体应用还不多,我省仅在课题研究中指定的几座桥梁中应用。
常规的无缝桥梁是通过修建整体式或半整体式桥台结构,取消全部桥面伸缩缝,多数对桥梁的桥台结构、桥台桩基的设计和桥梁上部与桥台的连接方式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我国尚未颁布无缝桥梁的相关规范,无缝桥梁的设计主要依靠其他相似桥梁的规范和经验。
同时,无缝桥梁的实际性能是极其复杂的。一般认为,对于桥梁长度小于90m、桥梁跨径小于25m、斜度小于30度、弯曲小于5度时,许多次要因素可以忽略,从而简化设计,允许设计师既经济又有效地为这些结构进行设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缝型的桥头结构,在不影响桥梁伸缩功能的前提下,消除了梁端与桥台间的伸缩缝,且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一种无缝型的桥头结构,包括桥台、梁端和桥头搭板;所述的桥头搭板一端搭设于桥台牛腿上;所述的梁端包括板梁,板梁设于桥台盖梁上,板梁上铺设有调平层,板梁一侧与桥台背墙存有间隙;
所述的调平层从板梁一侧加厚延伸至桥头搭板一端,且与桥头搭板存有间隙;调平层的加厚延伸段位于桥台背墙上方,所述的桥头搭板与调平层上整体铺设有桥面铺装层。
优选地,所述的加厚延伸段的厚度大于等于18cm,能满足抵抗车辆荷载反复作用的要求;若桥头搭板长度为6m时加厚延伸段的厚度为18cm,桥头搭板长度为8m时加厚延伸段的厚度为26cm。
所述的加厚延伸段内设有上下两层钢筋网;其中,上层钢筋网的横向钢筋插入调平层的主体段,下层钢筋网的横向钢筋插入板梁顶板。
所述的横向钢筋直径为20mm且沿纵桥向平行设置,相邻横向钢筋间距为10cm;所述的上层钢筋网插入调平层主体段内的横向钢筋位于调平层主体段内钢筋网的上方。
所述的上下两层钢筋网的横向钢筋分别插入调平层主体段和板梁顶板的深度为60cm。
所述的上下两层钢筋网的纵向钢筋直径为12mm且沿横桥向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加厚延伸段与桥台背墙顶部之间设有支承机构,该支承机构厚度为1cm且由多层沥青油毛毡(涂满热沥青的油毛毡)组成;能够使得加厚延伸段有较大的支承面,受力更加均匀。
所述的板梁与桥台盖梁之间设有支承机构,该支承机构由支座垫石及设于支座垫石上的橡胶支座或四氟滑板式支座组成。
所述的板梁与桥台背墙的间隙宽为2cm,且内部填塞有沥青麻絮(经热沥青浸透过的麻絮)。
优选地,所述的加厚延伸段与桥头搭板的间隙宽为1cm,且内部填塞有沥青麻絮;能够保证桥梁可随温度、蠕变和收缩位移而自由收缩和转动,所产生的内力将为零,保证了支座的功能正常发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04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