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ABB系列低压交流接触器专用强制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0771.X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5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锋;刘国榜;薛正高;周秋平;葛义俊;丁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02 | 分类号: | H01H3/02;H02B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bb 系列 低压 交流 接触器 专用 强制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检修设备,特别涉及一种ABB系列低压交流接触器专用强制工具。
背景技术
ABB电气设备在矿井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ABB电气设备投产运行后,在日常设备维护的故障检修工作中,检修人员在初步诊断后,为使故障设备以检修状态临时运行,以便进行应急性操作;或者因故障排查需要,为监视所控对象设备工作状态,器件动作正确及控制线路的畅通与否,都会通过对接触器的采取强制吸合的措施来实现对故障相关回路,器件的状态进行监控确认,从而实现故障点的快速查找及排除。
因此对ABB低压系列交流接触器进行强制操作,是电工维修人员经常必须采用的一种作业方法。
以往对ABB低压系列交流接触器进行的强制操作,都是维修人员用手直接摁住接触器面板主动触点支架实现;而若需要使该接触器长时间保持吸合状态,则习惯使用细针状工具如螺丝刀将动触点支架卡死。类似的强制方式及工具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及缺陷,一旦操作不慎,手部或工具触及接触器上端带电部位即引发人员触电,设备短路事故,并且人员长时间强行摁住接触器动触点支架时手部易疲劳造成相关设备器件突然断电,强制失败;使用其他工具卡位时也易造成动触点支架移位,弹簧变形,导致接触器机构损坏。并且以上强制方式都不能够保证支架被充分压入,而使触头不能充分接触导通,在拖动控制情况下存在引发触点发热打火,设备缺相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ABB系列低压交流接触器专用强制工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法是:一种ABB系列低压交流接触器专用强制工具,包括PVC板,在所述的PVC板的下端设置有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卡槽设置有至少三个,所述的卡槽为等间距的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卡槽为矩形装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工具尺寸小巧,材料轻便,可随身携带,在ABB设备安装调试和检修时使用方便。
2、工具压板尺寸形状可灵活变化、强制安全彻底,适合ABB低压系列大部分型号交流接触器的强制操作,适用范围广。
3、本实用新型所需材料少,价廉物美,可利用废弃的绝缘材料如环氧板,有机玻璃板,PVC板制作,完全避免操作人员触电危险,制作方法简单。
4、采用本工具进行强制操作时,工具可靠卡位,压合彻底不松动,彻底杜绝强制失败可能结构原理,操作方法即简单又实用且成本低廉,彻底解决了以往操作方式使用工具不当存在安全缺陷,易损坏设备,可能强制失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BB交流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为:
1PVC板、2卡槽、3凸起、4动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ABB系列低压交流接触器专用强制工具,包括PVC板1,在所述的PVC板1的下端设置有卡槽2,所述的卡,2设置有至少三个,所述的卡槽2为等间距的卡槽2。所述的卡槽2为矩形装的卡槽2。
本实用新型ABB系列低压交流接触器专用强制工具在制作时,参照接触器面板尺寸,一般以4cmX5cm进行裁剪,成长方形平板状,下部留3-4个方齿形缺口,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槽2。
图2和图3分别为ABB交流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ABB低压系列交流接触器的强制操作时,将工具下端齿状缺口部位即卡槽2与交流接触器面板上的凸起3对应插入,由于缺口部位宽度窄与面板凸起3的端部,从而可将本工具牢牢卡紧,可实现将动触头4支架完全压合到位,与接触器面板无缝隙压贴,保证支架受力均衡,从而使主动,静触头受压力充分接通,成功完成对ABB低压系列交流接触器的强制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07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