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管拼缝的后端止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2211.8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2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周质炎;彭春强;翟之阳;白彦峰;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3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顶管拼缝 后端 止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顶管拼缝的后端止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顶管施工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地下工程,顶管施工是一种非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无需开挖面层便能够穿越公路、铁道、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因此采用顶管可以减少大量前期工作,包括建筑物拆迁及围护、公用管线搬迁等,对市内交通减少压力,是城市非开挖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施工方法。
顶管施工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顶管埋设在两井之间,以期实现非开挖敷设地下顶管的施工方法。
而目前的顶管结构均为整环顶进方式,管节的大小受到运输条件的制约,从而限制了顶管在大直径隧道领域的发展。为此,在大直径顶管工程中我们采用整环拼装方式,在拼装时需要对环向接缝进行防水处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顶管拼缝的后端止水结构,该后端止水结构通过在管口后端处紧箍钢套环,以同相邻顶管的管口前端紧贴密实,达到环缝止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顶管拼缝的后端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的管口后端呈阶梯状,即所述顶管的管口后端外径小于所述顶管的外径,在所述管口后端上紧箍有一钢套环。
所述钢套环的外径与所述顶管的外径相同,所述钢套环的内径与所述顶管的后端管口外径相同。
所述顶管由若干管片拼装构成,所述管片间的拼装面处设置有纵向弹性密封垫,所述纵向弹性密封垫末端与所述钢套环之间具有缝隙,在所述缝隙内嵌设有密封膏。
所述顶管的管口前端呈阶梯状,即所述管口前端的外径小于所述顶管的外径,在所述管口前端处紧箍有环向弹性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顶管的后端止水结构简单,通过在管口后端紧箍一钢套环,既可使后一节顶管的管口前端顶入配合,又可使纵缝内的纵向弹性密封垫得以进一步压紧密实,止水效果良好,适用于采用装配式顶管法的隧道工程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管片拼装成环后的顶管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顶管前端结构和后端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2,图中标记1-9分别为:上管片1、下管片2、纵向弹性密封垫3、密封膏4、钢套环5、环向弹性密封垫6、顶管7、管口前端8、管口后端9。
实施例: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顶管拼缝的后端止水结构,在顶管施工工程中,目前顶管结构均为整环顶进方式,顶管的大小受到运输条件的制约,从而限制了顶管在大直径隧道领域的发展。为此,本实施例中的顶管采用多块管片装配成环的形式,以克服实际运输中所存在的难题。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顶管具体由上管片1和下管片2拼装构成,为了防止上管片1和下管片2之间的纵缝渗水,在上管片1和下管片2的拼装面上布置有纵向弹性密封垫3,达到纵缝止水效果。
如图1、2所示,在顶管施工中,相邻的顶管间前、后端拼合后通过主顶油缸向前推进,由于拼合后的相邻顶管间存在环缝,因此需要对顶管的管口前端8和其管口后端9进行特殊设计。
如图2所示,顶管的前端呈阶梯状,即管口前端8的壁厚小于顶管7主体部分的壁厚,其外径小于顶管7主体部分的外径,在管口前端8处紧箍有环向弹性密封垫6,两者紧密贴合,为了增加环缝防水的可靠性,可以在管口前端8处紧箍多于一环的环向弹性密封垫6,其中环向弹性密封垫6设置于纵向弹性密封垫3的外侧,两者交叉布置。
如图2所示,顶管的后端亦呈阶梯状,即管口后端9的外径小于顶管7主体部分的外径,在该管口后端9处套设有一钢套环5,该钢套环5可使纵缝内的纵向弹性密封垫3得以进一步压紧密实;该钢套环5的内径与顶管的管口前端8的外径相同,而其外径则与顶管主体部分7的外径相同;纵向弹性密封垫3的末端与钢套环5之间具有缝隙,在该缝隙内嵌设有密封膏4。
如图1、2所示,待顶管拼装时,上管片1与下管片2拼装成环的应力首先使纵向弹性密封垫3被压紧密实,然后用密封膏4对纵向弹性密封垫3的末端进行嵌缝止水,并在顶管的管口后端9套上钢套环5,以待后一节顶管在主千斤顶的推进下顶入,后一节顶管的管口前端8与钢套环5之间紧密贴合,环向弹性密封垫6被钢套环5压紧密实,以将相邻前、后顶管之间的环缝完全封堵,达到良好的环缝止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22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
- 下一篇:插头伸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