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植物吸收微生物分解复合景观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2430.6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1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林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陆志强;黎志红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吸收 微生物 分解 复合 景观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装置,具体是一种结构简单、降低能耗、提高环保性和降低使用成本的植物吸收微生物分解复合景观净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污水净化技术包括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及组合技术等。
物理技术中常见的过滤技术是利用特殊的滤料将池中的污染物隔离过滤, 该结构随着时间的积累,滤料上的污染物越积越多,阻碍水流,使得过滤效果减弱。并且,在景观水处理领域,物理技术没有办法解决蓝绿藻的爆发问题,所以不能单独应用于景观水处理领域。
化学技术分为直接处理与间接处理,直接处理是通过干扰细胞物质的合成、光合作用和酶的活性来处理藻类及细菌,间接处理是通过改变藻类及细菌的生长环境来控制其生长。化学技术操作简单,一次性成本低,但会对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对水生态系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一般不能单独用于景观水处理,只能作为临时措施在特殊时期使用。
生物技术是利用微生物、高等植物、高等动物、其他生物或生物制品,调节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对水中污染 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恢复的技术。其缺点在于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大,不能稳定地发挥作用。
组合技术是将以上技术进行不同的组合,更好地发挥各自技术的优势又相对削减其劣处。例如人工湿地技术、加药与沙缸过滤技术、加药气浮技术、电催化技术,水生植物技术等都采用了组合技术。
现有技术的景观水处理,在实际的设计和工程中多表现为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A:人工换水,人工清洗,人工补给新鲜自来水并人工清洗池塘的污染物。该种方式费用高,耗时长,水质容易腐败。
B:化学法:人工或机械向池中投加药剂如PAC、PAM和二氧化氯等消毒剂等消毒药剂,PAC的作用是通过它或者它的水解产物的压缩双电层、电性中和、卷带网捕以及吸附桥连等四个方面的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质沉淀下来,从而降低水的污染。而PAM是高分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在颗粒间形成更大的絮体由此产生的巨大表面吸附作用。降低水中的各项指标的原理同上。不是利用絮凝和混凝剂都能降低水中的各项污染指标,如果水中的有机物质全部溶解,不成为胶体,也没有以颗粒状形式存在的情况下,投加絮凝剂和混凝剂作用甚微。而投加杀菌药剂是利用药剂本身的强氧化性破坏细胞壁杀死各种藻类和微生物。加药方法治标不治本,水体维持性能差,且水体中含有大量化学物质极其容易造成池塘中的景观鱼类的死亡,同时池底集聚的有机质会造成水体的恶变。投放化学药剂后,池内生成很多沉淀下沉,需经常清理池底。化学药剂法因根据不同品牌和效果,价位有所不同,但都需经常投药,成本非常高,且人力消耗大,而且是短期紧急处理手段。
C:加药+人工气浮使用气浮方式,用水泵将池塘水泵入气浮机并投加PAC+PAM 在絮凝药剂的反应交联和微气泡的上浮作用下将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到水面,然后用刮泥系统刮除污泥,该方法设备投入费用高,使用中的药剂费,电费,配件耗材费,人工管理费等费用大,由于设备的电气部件多,故障点较多(电气及机械结构复杂 药剂投加系统,溶气泵,溶气器,刮泥等都是故障点)故障率高,且设备体积大且笨重,占地面积大不容易安放会影响景观的整体造型美观。而且气浮产生的浮渣是高浓度垃圾,按理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理,可是现状都是直接冲入污水管,或排入就近的其他管网和田地,实际上是一种污染转移,给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气浮水处理机主要由气浮机箱体、溶气释放器、压力溶气系统、链式刮泥系统等组成,是使空气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溶解于水中,并达到过饱和状态,然后溶气水在常压下将空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从水中逸出,进行气浮,溶气气浮形成的气泡细小,粒度为80um左右,经加药反应后的污水进入气浮的混合区,与释放后的溶汽水混合接触,使絮凝体黏附在细微气泡上,然后进入气浮区。絮凝体在气浮力的作用下浮向水面形成浮渣,下层的清水经集水池流至清水池后,一部分回流作溶气水用,剩余清水通过溢流口流出。气浮池水面的浮渣积聚到一定厚度,由刮渣机刮入气浮机污泥池或直接排放。加药+气浮法:该法除了气浮设备、加药设备等水处理设备投资外,还需要建设地下防水钢筋混凝土设备机房,铺设较长的循环管道,由于本身都是钢制产品,前期投资成本较高。后期设备运行阶段,水体循环耗电量,药剂消耗,使得运行费用非常高,维护管理也非常麻烦需要专人照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林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林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24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带卷跟踪功能的防松卷装置
- 下一篇:带修整装置的重绕修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