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管形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3670.8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5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9/00 | 分类号: | F21S9/00;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周珏 |
地址: | 312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管形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具,尤其是涉及一种LED管形灯。
背景技术
随着LED照明技术的高速发展, LED管形灯作为照明光源已经逐渐普及。传统的LED管形灯一般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LED光源模组和电源组件、设置于壳体两端的塑料灯头,壳体通常由一个横截面为半圆形的铝散热底座和一个横截面为半圆形的透明PC(聚碳酸酯)塑料罩相配合组成。这种传统的LED管形灯由于铝散热底座外露,因此为满足安规要求,一般情况下电源不能做成高效率的非隔离电源,但这样会影响LED管形灯的整灯光效。
目前,市面上也有不少LED灯具厂商相继推出壳体采用常规玻璃管的LED管形灯。这种LED管形灯包括玻璃管,玻璃管内设置有铝散热底座、LED光源模组、电源组件和连接塑料灯头两端的导线。然而,这种结构的LED管形灯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为了在铝散热底座与玻璃管之间容设电源组件和连接塑料灯头两端的导线,就不能使整条铝散热底座与玻璃管的内壁紧贴,而这样会使得LED灯珠相对玻璃管的发光面距离较近,不仅会影响LED灯珠发出的光线的柔和度,而且会导致LED灯珠快速发热;另一方面,由于整体散热只能靠铝散热底座,因此铝散热底座的宽度尺寸要求不能做得很窄,但是如果铝散热底座的宽度较宽,则将影响LED管形灯的发光角度;此外,由于电源组件设置于铝散热底座与玻璃管之间,因此会导致电源组件快速发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安全可靠,且光线柔和、发光角度大、光效高的LED管形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LED管形灯,包括玻璃管、电源、设置于所述的玻璃管内的LED光源模组和铝散热条以及连接于所述的玻璃管的两端的灯头,所述的LED光源模组由铝基板及设置于所述的铝基板的正面上的多颗LED灯珠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分解为两部分子电源,两部分所述的子电源分布于所述的玻璃管的两端,所述的铝基板的正面上排布有串接所有所述的LED灯珠的布线,所述的布线的端头分别与两部分所述的子电源的PCB板直接连接,所述的铝散热条的背面与所述的玻璃管的内壁贴合,所述的铝基板连接于所述的铝散热条的正面上。
所述的铝散热条由长条曲面体状的主散热条和两个长条弧形体状的辅散热条组成,两个所述的辅散热条对称设置于所述的主散热条的两侧,所述的主散热条的平面上沿轴向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的铝基板的安装槽。
所述的安装槽的槽口的两侧对称向内延伸设置有卡条,所述的安装槽的槽底内侧面与所述的卡条的相对的一侧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的铝基板的厚度一致。
所述的主散热条的平面的两侧对称向外延伸设置有连接条,所述的主散热条通过所述的连接条与所述的辅散热条连接。
所述的主散热条的曲面上沿轴向开设有若干个散热通道。
所述的主散热条的曲面和所述的辅散热条的外弧形面分别与所述的玻璃管的内壁相吻合,且所述的主散热条的曲面和所述的辅散热条的外弧形面分别通过导热双面胶与所述的玻璃管的内壁粘贴连接。
所述的布线的端头上设置有焊点,所述的焊点与所述的子电源的PCB板上的焊盘直接焊接,两部分所述的子电源通过所述的子电源的PCB板上的焊盘、所述的焊点及所述的布线电连接。
所述的灯头内设置有用于卡住所述的铝基板的端头的卡座,所述的铝基板的端头卡接于所述的卡座内时所述的灯头在圆周方向上实现定位。
所述的灯头套接于所述的玻璃管的端头外,且所述的子电源的PCB板位于所述的灯头内,所述的子电源的元器件位于所述的玻璃管的端头内;每个所述的灯头上连接有一对灯头铜针,所述的灯头铜针的一端与所述的子电源的PCB板电连接。
所述的电源采用非隔离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36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