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水箱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3871.8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2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于铁勇;张凯;吴东;白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4 | 分类号: | B60K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水箱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散热水箱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车辆出行。可是,车辆在严寒地区由于温度过低,散热水箱中的冷却液流动性能降低,甚至冻结成一体,严重影响了车辆的启动,有时甚至不能启动车辆,启动后也是需要加长时间暖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散热水箱中的冷却液在严寒地区流动性过低,甚至冻结成一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水箱及车辆,可以使散热水箱中的冷却液在严寒地带时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妨碍车辆的启动。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水箱,包括:
冷却水管,具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
位于所述冷却水管内的电加热棒,用于给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加热;
位于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却水管内水的温度;
与所述电加热棒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线缆相连接的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温超过所设定的高温阈值时控制所述电加热棒停止加热,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温低于所设定的低温阈值时控制所述电加热棒开始加热。
上述的散热水箱,其中,所述电加热棒位于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水口处。
上述的散热水箱,其中,所述冷却水管为往复回型的金属管。
上述的散热水箱,其中,还包括:
由多个金属片组成的散热片,且各金属片水平均匀的布置于所述冷却水管上,且相互平行、间距相等。
上述的散热水箱,其中,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冷却水管接触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散热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提供的散热水箱具有加热功能,且可以控制散热水箱中的冷却液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保证了车辆在严寒地带时仍然能够正常启动,节省了大量的暖车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水箱工作逻辑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水箱工作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冷却水管,2-进水口,3-出水口,4-电加热棒,5-温度传感器,6-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车辆散热水箱中的冷却液在严寒地区流动性过低,甚至冻结成一体影响车辆启动的问题,提供一种散热水箱。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水箱包括:
冷却水管1,具有一个进水口2和一个出水口3;
位于所述冷却水管内1的电加热棒4,用于给所述冷却水管1内的水加热;
位于所述冷却水管内1的温度传感器5,用于检测所述冷却水管1内水的温度;
与所述电加热棒4和所述温度传感器5分别通过线缆相连接的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所述冷却水管1内的水温超过所设定的高温阈值时控制所述电加热棒4停止加热,在所述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所述冷却水管1内的水温低于所设定的低温阈值时控制所述电加热棒4开始加热。
其中,所述电加热棒4与所述温度传感器5均直接插入冷却水管1的流动的冷却水中。
下面具体说明散热水箱的工作过程。
如图2和图3所示,散热水箱中的温度传感器5一直检测冷却水管1内冷却液的温度,然后将信息传递给控制器。在冷却液的温度低于所设定的低温阈值时,控制器便控制加热棒4开始加热,冷却水管1内冷却液的温度开始上升;在冷却液的温度高于所设定的高温阈值时,控制器便控制加热棒4停止加热。这样冷却水管1内的冷却液便会一直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保证了车辆随时可以启动,不需要再进行暖车,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为了方便对冷却水管1内冷却液的加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棒4设置于所述冷却水管1的出水口3处。
为了节省安置空间和快速散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管1为往复回型的金属管。
为了进一步加快冷却水管1的散热速度,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水箱还包括:
由多个金属片组成的散热片6,且各金属片水平均匀的布置于所述冷却水管1上,且相互平行、间距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38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西洋参发状根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方法
- 下一篇:盐酸氯环利嗪的合成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