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指纹的车辆防盗及其调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4670.X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2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辛丰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5 | 分类号: | B60R25/25;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指纹 车辆 防盗 及其 调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辆防盗及其调节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指纹的车辆防盗及其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人们对汽车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汽车给消费者带来许多便利,但也随之带来诸多烦恼。如:汽车失窃、汽车设备调节复杂、钥匙丢失无法启动汽车等。据统计,全国每年有上万辆车失窃,车辆的频繁失窃,使得消费者更加看重车辆的防盗系统。
另外,车辆配置大多提供各种调节功能,如座椅、后视镜、安全带等均提供了位置、方向或其他维度的调节功能,以满足驾驶员的个体特征及需求,但每次更换驾驶员,均需经历一系列繁杂的调节程序,费时费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设计一种基于指纹的车辆防盗及其调节系统,该系统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到车辆的防盗和调节中;指纹具有唯一性、终身不变性和不易伪造性等特点,利用指纹识别装置获取车主的指纹图像,与处理器中存储的指纹进行比对,匹配通过方可开锁和启动发动机,并且可以按照存储的信息对安全带、座椅和后视镜进行调节。该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失窃率,减少设备调节繁琐程度,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基于指纹的车辆防盗及其调节系统,该系统包括处理器、车门指纹信息获取模块、仪表台指纹信息获取模块、安全带高度调节模块、座椅控制模块、后视镜调节模块;
其连接关系在于:所述车门指纹信息获取模块、仪表台指纹信息获取模块、座椅控制模块、后视镜调节模块、安全带高度调节模块均与处理器相连;
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车门指纹信息获取模块的指纹信息和仪表台指纹信息获取模块的指纹信息对比,当指纹信息相同时启动发动机;
所述处理器将安全带高度调整信号发送至安全带高度调节模块用于调整安全带调整电机;
所述处理器将座椅控制信号发送至座椅控制模块用于调整座椅控制电机;
所述处理器将后视镜控制信号发送至后视镜控制模块用于调整后视镜控制电机。
优选地,还包括Telematics模块和用户接受终端,所述Telematics模块与处理器相连,当所述车门指纹信息获取模块的指纹信息和仪表台指纹信息获取模块的指纹信息对比,两次不相同时,所述处理器将指纹不相同信息发送至用户接受终端。
优选地,还包括车身控制模块(简写为BCM),所述车身控制模块与处理器相连,处理器通过车身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车门和车盖。
优选地,还包括发动机管理模块(简写为EMS),所述发动机管理模块与处理器相连,处理器通过发动机管理模块控制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的防盗和调节方式相比,基于指纹的车辆防盗及其调节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该系统可以应对更多的突发情况,如钥匙丢失或者被盗等。并且调节模块的引入,可以使消费者操作更加方便,Telematics模块的引入,可以使车主随时了解车辆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现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指纹信息获取模块实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指纹的车辆防盗及其调节系统,该系统包括处理器、车门指纹信息获取模块、仪表台指纹信息获取模块、安全带高度调节模块、座椅控制模块、后视镜调节模块;
其连接关系在于:所述车门指纹信息获取模块、仪表台指纹信息获取模块、座椅控制模块、后视镜调节模块、安全带高度调节模块均与处理器相连;
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车门指纹信息获取模块的指纹信息和仪表台指纹信息获取模块的指纹信息对比,当指纹信息相同时启动发动机;
所述处理器将安全带高度调整信号发送至安全带高度调节模块用于调整安全带调整电机;
所述处理器将座椅控制信号发送至座椅控制模块用于调整座椅控制电机;
所述处理器将后视镜控制信号发送至后视镜控制模块用于调整后视镜控制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46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