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合器从动盘及具有该从动盘的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5328.1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3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方伟荣;徐旭初;朱新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64 | 分类号: | F16D13/64;F16F15/12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谭佐晞;严志军 |
地址: | 201203 中国上海市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从动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弹簧引导结构的离合器从动盘,包含该离合器从动盘的离合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带有扭转减振机构的离合器从动盘结构如图1所示,摩擦片100与花键毂106间通过减振弹簧(包括主减振弹簧102和怠速减振弹簧103)相联,具有切向弹性以消除高频共振并起缓冲作用。在摩擦片100、花键毂106与减振盘107之间设有减振阻尼片104、碟形弹簧105对其进行弹性夹紧从而起到摩擦阻尼作用,并使阻尼力矩保持稳定,以吸收发动机输出波动能量、衰减低频振动。
传统的离合器从动盘结构上,只有两个减振级即预减振级和主减振级,分别在怠速和行驶工况对发动机波动进行波动衰减。由于空间和车辆使用工况的要求,从动盘预减振级只能承受0~2N.m的小扭矩。同时由于转角空间的限制,主减振级工作区域弹簧刚度一般约为15N.m/deg。请参阅图2为扭转减振特性。在整车实际爬行工况下,离合器从动盘需要传递约为2~10N.m的力矩,在该工况下,离合器工作在预减振级和主减振级的临界位置。由于传动系统间隙的存在,使得从动盘工作在一个不稳定的工况下,在预减振级和主减速级间反复地摆动,造成变速箱输入轴与输出轴无序的敲击,产生令驾驶者抱怨的噪声。
目前也有人提出了三级刚度减振离合器的设计方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第200910217116.X号即公开了一种三级刚度减振离合器,其中,二级减振弹簧与主减振弹簧并联,其二级减振机构中只有刚度独立,阻尼则与主减振阻尼共用而不独立,导致二级减振机构衰减振动的效果不明显。同时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即二级减振弹簧没有独立的定位机构,二级减振弹簧在离合器高速转动的情况下,容易因离心力向外鼓出,导致二级减振弹簧与主减振弹簧之间的磨损,从而会降低减振弹簧的使用寿命。在汽油发动机中,该问题尤为突出。而且,该设计还存在构件布置不够紧凑,承载能力弱等问题。
此外,中国专利申请第201120361057.6号也公开了一种三级减振结构,请参阅图2所示,其通过将主减振轴套板(30)上的一对减振弹簧布置窗口(35)加长,这样在从动盘转动时两对减振弹簧中先压缩一对,等离合器转过一定的角度后再同时压缩两对减振弹簧,以此来达到增加一级减振的效果。然而此结构仍存在着减振弹簧布置困难,弹簧刚度调整困难等问题。
无论是前列哪一种现有技术方案,都没有对减振弹簧设置行程导引结构。由于减振弹簧本身有一定的弹性,对于本身长度较长而又缺少压缩行程引导结构的减振弹簧来说,当其受到压缩时可能因扭曲而导致失效。而前述现有技术方案显然都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的离合器结构,以便解决现有离合器减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簧引导结构的离合器从动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减振弹簧受压缩而扭曲失效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前述从动盘的离合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合器从动盘,其包括有:工作在第一扭矩范围的预减振机构;工作在第二扭矩范围的二级减振机构,其包括有二级减振轴套板及二级减振弹簧,所述二级减振轴套板上设置有引导元件,所述引导元件插入所述二级减振弹簧中,提供所述二级减振弹簧的压缩行程引导和定位;和工作在第三扭矩范围的主减振机构;其中,所述二级减振机构与所述预减振机构和所述主减振机构形成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扭矩范围的上限小于所述第三扭矩范围的下限,所述第二扭矩范围的下限不大于所述第一扭矩范围的上限,以及所述第二扭矩范围的上限不小于所述第三扭矩范围的下限。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二级减振轴套板的互成180度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出一个轴套板延伸臂,在所述每个轴套板延伸臂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引导铆钉。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引导铆钉呈圆弧形,所述从动盘的轴心线和所述圆弧形引导铆钉的圆心在所述圆弧形引导铆钉的同一侧。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引导铆钉的长度比所述二级减振弹簧的常态长度短。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该离合器从动盘还包括摩擦片、花键轴套,所述预减振机构包括预减振弹簧及预减振轴套板,所述第一扭矩范围的扭矩从摩擦片经所述预减振弹簧及预减振轴套板转递到所述花键轴套。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该离合器从动盘还包括摩擦片、花键轴套,所述第二扭矩范围的扭矩从摩擦片经所述二级减振弹簧及二级减振轴套板转递到所述花键轴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53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离合变速器传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半联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