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光式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6532.5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4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周英初;郭康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许冬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光式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尤其是涉及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LED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装置向高亮度化、光线高均匀化、厚度超薄化、有效节能化方向发展。显示技术的发展和高要求促使背光模组的进步和不断创新,背光源也追求更薄、更轻、更亮、更节能。侧光式背光源有轻、薄、低能耗等优点。同时,侧光式背光源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满足其色彩还原性好、管理方便、寿命长、安全、环保等优点,在现代显示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现有液晶装置的背光模组中,侧光式背光模组是将点光源或者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但侧光式背光模组在背光利用率、背光亮度、光线均匀度、光电转换效率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因此,如何更好地设计背光源模组,是现有技术面临的主要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利用率高、背光亮度高、光线均匀度高、光电转换效率高的侧光式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光源、透镜、导光板、反射镜;所述光源、透镜以及反射镜均位于导光板四个角部外侧;所述光源配置于反射镜内;所述透镜为平凸透镜,其平面部靠近导光板,其凸部靠近光源;所述平面部由若干平凸面组成,经过平凸面后的光源的光线都存在一个偏向导光板底面的折射角度,该折射角度为1°~5°。
通过设定经过平面部后的光源的光线的折射角度,可减少光在导光板上表面等的反射次数,有助于分散光在导光板中各区域的光强分布,能够提高导光板的光均匀度以及背光模组的光利用率。
为增加经过透镜后进入导光板中光线的分布的均匀度,所述平凸面呈均匀漫透射,所述平面部与导光板相贴合。
为进一步提交光能的利用率,降低导光板四边上的相对暗区,所述导光板的侧壁外侧均设有反射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导光板四个角部外侧的透镜平面部的平凸面来改变光源光束经过透镜后的分布情况,进而调整导光板中的光分布,减少光在导光板上表面等的反射次数,提高导光板的光均匀度以及背光模组的光利用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侧光式背光模组一个角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透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框,2-光源组件,3-反射膜,4-反射镜,5-光源,6-透镜,7-反射膜,8-凸部,9-平面部,10-平凸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侧光式背光模组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外框1,固定于外框1内的导光板以及光源组件2。所述光源组件2的数量为四,分别固定在导光板的四个角部外侧。所述导光板侧壁外侧还设有反射膜3,以提交光能的利用率,降低导光板四边上的相对暗区。
如图2所示,所述光源组件2包括半椭圆形的反射镜4,配置于反射镜4内光源5,以及位于反射镜4前侧面的透镜6。所述光源组件2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导光板的角部外侧。所述侧光式背光模组还包括紧贴在导光板底面的反射膜7。所述透镜6为平凸透镜,其凸部8为入射面,其平面部9为折射面,并且平面部9紧贴在导光板上。光源5产生的光直接或者经过反射镜4反射后射向透镜6,再进入导光板;光经过导光板底面的反射膜7后,从导光板的上表面导出。从导光板的上表面导出的光再进入其他光学膜材(如扩散膜,增亮膜等)和显示面板。
如图3所示,所述平面部9由若干平凸面10组成,经过平凸面10后的光源5的光线都存在一个偏向导光板底面的折射角度,该折射角度为1°~5°。通过设定经过平面部9后的光源5的光线的折射角度,可减少光在导光板上表面等的反射次数,有助于分散光在导光板中各区域的光强分布,能够提高导光板中光的均匀度以及背光模组的光利用率。
通过模拟分析可得到光线通过透镜6进入导光板底面的光强度分布,从而估算导光板底面各区域的光照度大小。改变所述平凸面10的曲度,能够得到导光板各区域光照度值的变化趋势。因而,通过设定各平凸面10的曲度,可使位于导光板对角的两光源组件2射出的光射在导光板相应的对角区域上相互叠加,从而使导光板上光分布均匀。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65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