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工井通风换气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7214.0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5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年;刘钇良;程子华;陈建平;曹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 | 分类号: | F24F7/00;F24F1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通风 换气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工井井下工作的辅助设备,特别是一种电缆工井通风换气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缆井作业属密闭空间作业,进出口狭小,空气不流通或流通不畅,以及作业空间狭窄、通风不良而易引发危险事件的场所。由于管道积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反应,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常见的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缺氧窒息等有毒有害气体,这类有害气体无色、热稳定性差、随压力降低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挥发性增强。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不易发现,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往往已到了无法自救的地步,因此,必须对其特性及对人体的危害有所了解,才能做到很好的预防。
目前,电缆工井是采用轴流排风扇,在工作人员下井前覆盖在井口排气,一段时间后停止排风,移走排风扇,工作人员下井工作,但是这样能提前抽送风,工作中不能抽送风,工作中工井中的其他部分的有害扩散到工作区域,危害井下工作人员。加之工井面积狭小热缩接头时动火产生大量热气,消耗大量氧气,对作业人员易造成缺氧。而且现有的气体监测装置只是单一的方面做到气体检测,不能与排气隔离装置结合一起,很难为井下工作人员井下工作提高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工作环境的情况,提供安全工作环境的电缆工井通风换气检测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缆工井通风换气检测系统,包括井下气体隔离装置、送引风系统、照明系统、有害气体监测报警系统、工作环境安全监测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送引风系统设置于所述井下气体隔离装置上部,所述工作环境安全监测系统设置于所述井下气体隔离装置内部,所述有害气体监测报警系统设置于所述送引风系统上,所述有害气体监测报警系统和所述工作环境安全监测系统与所述供电系统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工井通风换气检测系统,隔离工作空间与工井的其他空间,自动通风换气与智能监测气体成分,在工作区间形成安全的无毒无害空气空间,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整体可收拢,便于搬运运输,能够提高工作环境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工井通风换气检测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工井通风换气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缆工井通风换气检测系统,包括井下气体隔离装置1、送引风系统2、照明系统3、有害气体监测报警系统4、工作环境安全监测系统5和供电系统6,所述送引风系统2设置于所述井下气体隔离装置1上部,所述工作环境安全监测系统5设置于所述井下气体隔离装置1内部,所述有害气体监测报警系统4设置于所述送引风系统2上,所述有害气体监测报警系统4和所述工作环境安全监测系统5与所述供电系统6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工井通风换气检测系统的具体工作方式如下:
将井下气体隔离装置1在工井内部打开,并将送引风系统2、照明系统3、有害气体监测报警系统4、工作环境安全监测系统5等与供电系统6连接开启,之后工作人员下井进行工作,工作结束后,在井上回收上述装置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种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72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