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码设置系统及一种密码解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8362.4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0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玉文 |
主分类号: | G06F21/83 | 分类号: | G06F21/83;G06F3/048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码 设置 系统 解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码设置系统及一种密码解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使用的信息处理设备(例如电脑、手机或者PDA等)越来越智能,同时人们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在现有技术中,密码设置或解锁一般是通过按键式键盘进行输入,例如使用10个数字按键的键盘进行密码输入。
但是,现有技术的密码设置或解锁方式,由于键盘的面积大,结构不紧凑,在输入密码进行设置或解锁的过程中易被其他人员识别,存在密码泄露的风险。同时,按键式密码键盘容易沾染油污和暴露出常按的按键,也存在密码泄露的风险,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密码设置系统及一种密码解锁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按键式键盘设置或解锁密码存在密码泄露的风险,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密码设置系统,所述密码设置系统包括:
一个数字输入键、一个确认键以及控制器;
所述数字输入键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确认键和所述控制器相连;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数字输入键的第一敲击触发信号以及所述确认键的第二敲击触发信号;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敲击触发信号时,记录所述第一敲击触发信号的触发次数,当接收到所述第二敲击触发信号时,停止记录所述第一敲击触发信号的触发次数;保存所述第一敲击触发信号的触发次数,作为密码的一位。
相应的,所述控制器包括:
计数器以及存储器,所述计数器与所述数字输入键、确认键分别相连,所述计数器与所述存储器相连;
所述计数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敲击触发信号与所述第二敲击触发信号,记录所述第一敲击触发信号的触发次数;
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所述第一敲击触发信号的触发次数,作为密码的一位。
相应的,所述密码设置系统还包括:
一个取消键,所述取消键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取消键的第三敲击触发信号;当接收到所述第三敲击触发信号时,清空当前记录的所述第一敲击触发信号的触发次数。
相应的,所述密码设置系统还包括:
蜂鸣器以及震动电机,所述蜂鸣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震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所述蜂鸣器,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二敲击触发信号或所述第三敲击触发信号时,发出提示声;
所述震动电机,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敲击触发信号时,发出震动反馈。
一种密码解锁系统,所述密码解锁系统包括:
一个数字输入键、一个确认键以及控制器;
所述数字输入键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确认键和所述控制器相连;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数字输入键的第一敲击触发信号以及所述确认键的第二敲击触发信号;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敲击触发信号时,记录所述第一敲击触发信号的触发次数,当接收到所述第二敲击触发信号时,停止记录所述第一敲击触发信号的触发次数;比较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敲击触发信号的触发次数是否与解码密码中对应的密码位相同,如果是,则对于该密码位的解锁成功,如果否,则解锁失败。
相应的,所述控制器包括:
第一计数器、存储器以及比较器,所述第一计数器与所述数字输入键、确认键分别相连,所述比较器与所述第一计数器相连,所述比较器与所述存储器相连;
所述计数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敲击触发信号与所述第二敲击触发信号,记录所述第一敲击触发信号的触发次数;
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解码密码;
所述比较器,用于比较所述第一计数器记录的所述第一敲击触发信号的触发次数是否与所述存储器保存的解码密码中对应的密码位相同,如果是,则对于该密码位的解锁成功,如果否,则解锁失败。
相应的,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第二计数器以及发射器,所述第二计数器与所述比较器相连,所述发射器与所述第二计数器相连;
第二计数器,用于记录解锁失败的次数;
发射器,用于当所述第二计数器记录的解锁失败的次数达到预设阈值时触发,向指定设备发射状态信息信号或验证信息信号。
相应的,所述密码解锁系统还包括:
模式选择器,所述模式选择器与所述数字输入键、确认键、控制器分别 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玉文,未经陈玉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83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