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式空冷凝汽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9585.2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3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丰;邹建东;陈韶范;陈满;赵国栋;苏燕;张向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1/06 | 分类号: | F28B1/06;F28C1/02;F28F1/0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马英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式空冷 凝汽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空冷器领域,涉及一种管式空冷凝汽器。
背景技术
世界水资源日益匮乏,空冷技术成为火力发电站汽轮机乏汽的主要冷凝技术,包括间接空冷和直接空冷。间接空冷换热效果好,受季节影响小,但其存在投资大、系统复杂、需要耗费一定水等缺点。直接空冷直接空冷利用环境空气、通过表面式换热器冷凝汽轮机乏汽,节水效果突出,但在夏季高温时段,由于环境温度高,直接空冷凝汽器传热温差小,所需传热面积大,汽轮机排气温度升高,不能满足发电机组满发要求。
在夏季高温工况下,为满足汽轮机发电机组满发要求,现今大部分直接空冷凝汽器通过增加尖峰冷却装置,改善机组发电能力。尖峰冷却装置是在原有斜顶式空冷器基础上,增加喷水雾化装置,从而降低参与换热的环境空气温度。由于缺水地区火力发电厂气候环境条件较为复杂,大气中所含颗粒状固体较多,而现有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管大多为适用于干空冷的翅片管结构,翅高大,翅片间距小,翅片间空气流速小,因此水雾与固体颗粒在翅片管上结合后易形成水垢,板束易结垢堵塞,严重时还会造成直接空冷凝器泄漏。由于直接空冷凝汽器采用鼓风机输送空气,喷水雾化装置布置于靠近传热管束的风机上方,由下向上进行喷水,造成喷水雾化效果差,大量喷淋水聚成水滴,水滴由重力作用下落,由于直接空冷下方无法设置喷淋水收集水箱,无用喷淋水耗量比例较大,装置节水效果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式空冷凝汽器,解决现有电厂尖峰冷却装置管束易堵塞、节水效果差等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式空冷凝汽器,一种管式空冷凝汽器,包括风机、管束、喷淋水管路,所述风机、管束上下安装,该管束下方安装水箱;所述管束安装在风机下方位置处的两侧,该管束外侧设置喷淋水管路,该喷淋水管路与管束迎风面平行布置;喷淋水管路联通水箱;所述管束为椭圆扁管管束。
所述管束4为单排椭圆扁管结构。
所述单排椭圆扁管结构由单个椭圆扁管管束组成或为多个椭圆扁管管束并联组成。
所述风机为引风式风机。
所述的喷淋水管路带有H形支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流道大、流体阻力小、不易堵塞、防冻、节水效果好,蒸汽冷凝可达环境湿球温度,可解决夏季汽轮机出力受环境温度限制的难题,满足汽轮机组满负荷、稳定运行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所示,一种管式空冷凝汽器,包括:风机构架1,风机2,管束构架3,管束4,喷淋水管路5,水箱6和底座7。管束4上端设置蒸汽进口8和蒸汽管箱12、下端设置凝液管箱13和凝液出口9,水箱6上设置给水口17和排污口18。喷淋水管路5上安装喷淋水管11、喷嘴10、喷淋水泵14及管路阀门15。所述风机2安装在风机构架1上并布置于设备上端,往下依次布置管束构架3及垂直安装在其两侧的管束4、水箱6。管束4外侧安装喷淋水管线,且喷淋水管11与管束4迎风面平行布置;各部件之间通过紧固件或焊接连接,。
所述管束4为椭圆扁管管束,且设置在一侧的管束4为单排椭圆扁管结构。该单排椭圆扁管结构由单个椭圆扁管管束组成或为多个椭圆扁管管束并联(虽为单排结构,但相对于管内介质流动来讲,其为并联连接。)组成。该结构传热面积大、流体阻力小、不易堵塞、易清洗。
所述的风机2为引风式风机,布置于空冷凝汽器上端中部,为空冷凝汽器空气侧提供动力,尽可能小的排放喷淋水颗粒,为水雾凝聚提供充分空间;采用引风方式,传热元件空气侧为负压,有利于水的蒸发取热,传热效果好。空冷凝汽器下部水箱接收未雾化的水滴及雾化后又凝聚的水滴,具有较好的节水效果。
所述的喷淋水管路带有H形支路,有利于喷淋水在管束迎风面分布均匀,并减小喷淋水管路阻力。
设备操作时,蒸汽由管束4上端蒸汽进口8流入,在蒸汽管箱12内混合,混合后蒸汽经管束4与外部冷空气换热后汇集到管束4下端凝液管箱13,再由凝液出口9流出。顶部风机2的风筒作为出风口,管束4外侧作为进风口,风机2带动空气流经管束4与蒸汽换热后,由风机2上部风筒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95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体导入槽工装
- 下一篇:伺服电机定子打铆钉装置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