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儿童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9630.4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1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亚森·吐鲁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森·吐鲁洪 |
主分类号: | B62J1/28 | 分类号: | B62J1/28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周星莹;汤建武 |
地址: | 8300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儿童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儿童座椅技术领域,是一种自行车儿童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自行车儿童座椅一般都是安装在自行车的后架上,使用时,儿童坐在自行车骑行者的后方,对于儿童座椅上坐着的儿童来说,由于无法看到前方的景物易产生急躁感而乱动,而骑行者经常查看后方的儿童,无法集中注意前方路面情况,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现有自行车儿童座椅的结构一般都较为复杂,与自行车连接时安装和拆卸费时费力、繁琐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儿童座椅,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自行车儿童座椅存在的因安装在自行车后架上存在安全隐患、与自行车连接繁琐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自行车儿童座椅,包括座椅体、L状架杆、车座卡挂装置和横梁座装置;L状架杆包括横架杆和竖架杆,横架杆后端和竖架杆下端连为一体,横架杆固定在座椅体底部,竖架杆固定在座椅体后部,横架杆上安装有能够坐在自行车的车架横梁上的横梁座装置,竖架杆上安装有能够调节上下高度且能够固定在自行车的座包前部上的车座卡挂装置。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车座卡挂装置可包括卡挂固定套、U状挂带架和座挂带;竖架杆上有不少于两个的横向贯穿竖架杆的竖架杆销孔,对应竖架杆销孔位置的卡挂固定套上有横向贯穿卡挂固定套的卡挂套销孔,卡挂固定套套装在竖架杆上并能够上下移动,卡挂固定套通过穿过卡挂套销孔和竖架杆销孔的销轴或销钉固定在竖架杆上,卡挂固定套的后端固定有U状挂带架,U状挂带架的左右两端伸至卡挂固定套的后方,座挂带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U状挂带架的左右两端上。
上述竖架杆的截面可呈矩形,卡挂固定套的内腔截面为与竖架杆截面相配合的矩形。
上述座椅体的后部可安装有能够固定在自行车的座杆上的固定带。
上述横梁座装置可包括轴架、横轴、轴套和倒V形座架;轴架呈倒U形,轴架的中部上端固定在横架杆前部;横轴的左端固定在轴架的左部内侧面上,横轴的右端固定在轴架的右部内侧面上,轴套套装在横轴中部并能够转动,轴套下端与倒V形座架的上端固定在一起,倒V形座架的下端有沿前后方向的卡槽。
上述倒V形座架的内侧面上可固定有防滑胶垫。
上述轴架的左右两端分别可固定有左蹬杆和右蹬杆,左蹬杆和右蹬杆的下端分别伸至座椅体的下方左右两边,左蹬杆和右蹬杆下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左脚蹬和右脚蹬。
上述左脚蹬和右脚蹬可分别通过能够调节高度的脚蹬座套固定安装在左蹬杆和右蹬杆上。
上述座椅体的左右两侧可分别固定有扶手,座椅体上可安装有安全带。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横梁座装置坐在自行车的车架横梁上,通过车座卡挂装置固定在自行车的座包前部上,具有安装便捷、安全稳固、便于携带、结实耐用、不易损坏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中的车座卡挂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座椅体,2为横架杆,3为竖架杆,4为车架横梁,5为座包,6为座杆,7为固定带,8为卡挂固定套,9为U状挂带架,10为座挂带,11为竖架杆销孔,12为卡挂套销孔,13为销钉,14为轴架,15为横轴,16为轴套,17为倒V形座架,18为左蹬杆,19为右蹬杆,20为左脚蹬,21为右脚蹬,22为防滑胶垫,23为脚蹬座套,24为扶手,25为安全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以本实用新型前进的方向为前方,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观察者面向本实用新型前进的方向作为参照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相对观察者的方向来确定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森·吐鲁洪,未经亚森·吐鲁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96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铁动载转角试验台
- 下一篇:褐煤干燥后煤粉回收燃烧装置